查找圖書、期刊或其他文獻中的語詞、概念、篇目或其他事項的檢索工具。通常由一系列按字順或其他邏輯次序排列的款目組成。其基本功能是揭示文獻的內容和指引讀者查找文獻。

  簡史 “索引”一詞最早見於宋代文勝編的《大藏經隨函索引》。英語index一詞源於拉丁文indecare,具有指示位置的意思。1905年,日本坪井五正郎將 index譯成“索引”。30年代,中國哈佛-燕京學社引得得編纂處曾將其音譯為“引得”。

  中國古代的索引又稱通檢、備檢、韻編、串珠等,它是在字書、韻書、類書、書目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早在三國魏建安年間劉劭等編纂的類書《皇覽》( 222)就具有索引功能,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索引的起源之一。在早期的索引中,唐代林寶的《元和姓纂》(812)、宋代黃邦先的《群史姓纂韻譜》、陳思的《小字錄》等為姓名索引;宋代徐鍇的《說文韻譜》、明代張士的《洪武正韻玉鍵》、明末傅山的《兩漢書姓名韻》、清代章學誠的《明史列傳人名韻編》及蔡烈先的《本草萬方針線》等是專書索引。在編纂檢索工具的長期實踐中,中國逐漸形成瞭自己的索引方法,如三國魏曹丕的“以類相從”的類序法,唐代顏真卿的“事系於字,字統於韻”和宋代陰時夫的“采摘事中緊切字為母,詳載於平仄韻之下”的音韻法等。清代章學誠在《校讎通義》等書中明確地提出瞭一些索引理論和索引方法。20世紀初,西方現代索引技術傳入中國。30~40年代中國興起瞭一個編纂索引的高潮,如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洪業等主持編纂瞭大批索引,葉聖陶編纂《十三經索引》,王重民等編纂《清代文集篇目索引》、開明書店編纂出版《二十五史人名索引》等。30年代初出版瞭錢亞新的《索引與索引法》、洪業的《引得說》等索引研究專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出版瞭大批索引及索引研究著作,如肖自力等的《分類目錄主題索引編制法》、潘樹廣的《古籍索引概論》等,並成立瞭中國索引學會。

  在西方,較早出現的索引是中世紀的《聖經》語詞索引。早期較著名的索引有:15世紀60年代德國A.奧古斯丁納斯的《佈道的藝術》一書的主題索引;1830年德國文摘刊物《藥學總覽》索引;1848年美國W.F.普爾的《普爾期刊文獻索引》;1851年美國的《紐約時報索引》等。在索引工作的基礎上,出現瞭一些關於目錄索引編制理論與方法的著作,如1856年英國A.克裡斯塔多羅的《圖書館編目技術》等。1877年,英國成立瞭世界上第一個索引學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計算機技術在索引工作中的應用,索引的載體、形式和編制技術方法都發生瞭重大變革。除書本式和卡片式索引外,20世紀50年代出現瞭穿孔卡片索引系統和縮微膠卷索引系統。60年代以後又出現瞭計算機輔助編制的索引和自動標引。

  類型 索引的種類繁多。按照索引款目的標目,可分為著者索引、題名索引、語詞索引、主題索引、分類索引、引文索引、文獻序號索引和代碼索引等。按照索引收錄文獻的類別,可分為書後索引、期刊索引、報紙索引、專利索引、標準索引等。按照索引的載體形式可分為卡片式索引、附錄式索引、單卷式索引和期刊式索引(即索引期刊)等。

  著者索引 是以著者的名稱為標目的索引,可分為個人著者索引和團體著者索引兩種。它可使讀者瞭解某一著者有哪些著作以及著者從事研究的專門領域。由於著者名稱簡短、穩定和易記,其索引編制簡單,應用相當廣泛。但由於各國姓氏情況不一,不同語種的姓名書寫方法不同,在編制和查找著者索引時須遵循嚴格的規定。

  題名索引 是以文獻題名(書名或篇名)為標目的索引,主要用於查找某一特定的文獻。除瞭一般書名索引外,還有引用書索引和書評索引等。引用書索引把一部著作中曾經引用過的文獻題名按字順排列起來,供讀者檢索。書評索引以被評論文獻的題名為標目,隻要知道某一題名,就可查得關於該文獻的評論。由於題名較長,難以記憶,而且隻能從首字查起,沒有其他檢索入口,因此題名索引正逐步被關鍵詞索引所取代。

  語詞索引 英文名為concordance,是以著作中出現的某一詞語為標目而編制的索引,索引款目一般由標目(字詞、短語、句),有關的上下文及出處3部分組成。用作標目的詞語一般隻是文獻中的主要詞,介詞、連詞、冠詞等不予標引。除詞語外,還向讀者提供該詞語所在的句、行、段,以供讀者根據上下文判斷該款目是否符合需要。語詞索引的基本作用是查找某一詞語在文獻中出現的位置,使讀者掌握正文某一段落中的語句,以及有關同一主題的材料,同時還可以用來比較和分析各詞語的涵義和用法,以及進行辭書編纂、語言學研究、版本鑒別、古籍校勘等。

  主題索引 是以文獻內容主題為標目的索引。按照采用的索引語言的類型,可分為標題(詞)索引、元詞索引、敘詞索引和關鍵詞索引。按照編制的方式和特點,可分為鏈式索引(見鏈式索引法)、掛接主題索引、引文索引、保留上下文索引系統、依據假設的輪排主題索引、選擇組配索引、嵌套短語索引等。按主題的索引對象可分為人名索引、地名索引、物品名索引、事件索引、年號索引,文獻題名索引等。

  分類索引 是以分類號為標目,按照某種分類表或分類體系編排的索引。其作用是供某一學科、專業或課題的檢索。分類索引按照學科體系排列,編制方式與圖書館的分類目錄相似。如上海圖書館編制的《全國報刊索引》、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編制的《中文科技資料目錄》等。分類索引因分類體系不易掌握,一般不易編制,也難於查檢。

  索引編制法 編制索引事先要進行總體設計,決定索引類型、收錄范圍、標目結構以及專指度、標引深度等性能指標。索引編制一般有以下工序:

  選取標目 索引標目是表示文獻內容或其他特征的語詞或符號,是排檢索引款目的依據。索引標目可由人名、機構名、地名、物品名、文獻題名、主題名、號碼、語詞或引文等組成。標目用語一般從被標引的文獻中選取,或者從按照事先編定的詞表或分類表中選取,如果標目意義含混,除瞭增加副標目或說明語外,還可以用括號添加必要的索引註釋,以說明標目的準確涵義及范圍。標目的選取應遵循一定的規則,以減少誤差,提高檢索效率。

  編制參照 為加強款目之間的聯系,擴大用戶的檢索范圍,索引需編制參照。索引中的參照通常為單純參照(“見”或“see”)和相關參照(“參見”或“seealso”)。在書本式索引中,相關參照緊接在標目或副標目之後。必要時可以編制一般參照,說明使用方法(見參照法)。

  制作款目 索引款目通常包括索引標目 (包括主標目、副標目、說明語)、索引註釋、出處及附加代碼。出處即索引詞在文獻中的位置,又稱文獻地址,如頁碼、欄碼、章節號碼、正文編碼等,有的索引還在出處項後附加一些表示文獻的語種、類型等代碼。

  排列款目 索引款目的排列一般以標目為依據。排列方法主要有:①形式排列法(包括字順法、數序法、編年法等);②分類排列法(按學科體系排列);③混合排列法(包括先按分類後按形式排列,或者先按形式後按分類排列),一般索引以形式排列法為主,即按逐詞、逐字母、逐音節的字順排列法,必要時,以分類排列法為輔助。款目排列方法應在索引前言中有所說明。

  編輯加工 索引出版前的編輯加工包括版面設計、款目審核、前言(編輯說明)撰寫等項工作。排版格式一般用表格式、坐標式、分行式、段落式或混合式等。版面設計通常運用空格、縮格以及字號字體的變化,做到既醒目易讀,又節省篇幅。 用計算機編制索引大致經歷瞭機輔索引和自動標引兩個階段。機輔索引,即以計算機輔助編制索引,一般由索引員完成標目的選取及其他組成款目的數據,計算機則按格式進行款目編輯排序、校驗輸入、生成參照、打印排版等事務性工作。機輔索引采取人機合作的方式,把索引員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不僅具有質量高、速度快的優點,而且成本低於自動標引。60年代末、70年代初,機輔索引技術迅速發展,出現瞭一批包括掛接主題索引、保留上下文索引等新型索引。自動標引是用計算機自動識別文獻中表達主題內容的語詞,從而實現標引工作以至索引編制工作的自動化。目前自動標引分為詞頻統計標引法、句法分析法和語義分析法3 種。其中詞頻統計標引法已應用於關鍵詞索引的自動編制。

  

參考書目

 H.博科等著,王知津等譯:《索引的概念與方法》,書目文獻出版社,北京,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