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長工與地主的矛盾和鬥爭的傳統故事。這類故事有各種類型,其中一種如:兄弟二人,哥哥憨厚、老誠;弟弟聰明、機智。哥哥給地主扛瞭一年活,因為做不到地主故意提的三件難事,被地主扣光瞭全年的工錢。第二年,弟弟替哥哥給地主扛活,三次巧妙地難倒瞭地主。結果,得到瞭加倍的工錢。連哥哥上年的工資也要瞭回來(《三難長工》)。這類故事,主要是“智鬥”,也有少數是在“智鬥”時,不得已採取“力鬥”的方式(《蓋西天求饒》)。

  故事裏,長工常常抓抓住地主貪婪、吝嗇、狡猾和愚蠢等特點,巧妙地利用雙方訂約時地主所提條件和話語的漏洞,用地主刁難自己的辦法,將計就計,治服地主,使對方自食其果。故事的結局,經常是長工取得勝利,地主總是受到捉弄和懲罰,甚至失去性命。故事中長工對地主的鬥爭常常是在被逼迫下進行的,但其中始終充滿樂觀主義精神。它是封建社會中地主階級和雇農之間矛盾和鬥爭的藝術反映。

  這類故事裡的長工,在捉弄地主的同時,也懲治小鬼、判官和閻王(《王搗》、《謊三精》),具有蔑視封建神權的意義。

  長工鬥地主故事情節緊湊生動,人物對比鮮明,大多具有幽默、機智的特點。

  長工鬥地主故事,從“五四”以後,特別是40年代末,在土地改革運動中,被大量記錄出來。重要的作品集有合江魯藝文工團編《民間故事》。馬烽、束為、董均倫等也都記錄瞭這類故事,如《地主與長工》、《水推長城》、《單辨郎》、《半彎鐮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除搜集瞭大量的此類故事外,還出現一些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