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志目錄,《隋書》十志之一。《隋書·經籍志》是貞觀十五年(641)至顯慶元年(656)由魏徵等主持修纂的梁、陳、齊、周、隋五朝史志中的一種。主要參考隋代柳䛒的《隋大業正禦書目錄》和梁阮孝緒的《七錄》編成。收錄四部經傳3127部,36708卷。在註釋中附載梁代尚存至隋已佚的圖書1064部,12759卷,總計著錄四部經傳4191部,49467卷。分經、史、子、集 4部40類,其中經部有易、詩、書、禮、樂、春秋、孝經、論語、讖緯、小學等10類;史部有正史史、古史、雜史、霸史、起居註、舊事、職官、儀註、刑法、雜傳、地理、譜系、簿錄等13類;子部有儒、道、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兵、天文、歷數、五行、醫方等14類;集部有楚辭、別集、總集等 3類。附道錄、佛錄,著錄道教佛教文獻。每書著錄書名、卷數,多有簡要註釋,註明作者時代、爵銜,圖書內容真偽及存亡殘缺情況。前有總序,概述圖書收藏和目錄的發展。各部類有小序,敘述該類學術流派。

  《隋書·經籍志》反映瞭中國唐代以前的古籍狀況。其分類體系對後世影響深遠。

  清代章宗源撰有《隋書經籍考證》13卷(1877),姚振宗撰有《隋書經籍志考證》52卷(1897)。1955年出版的《十史藝文經籍志》中的《隋書·經籍志》已根據章、姚兩部著作,校正原書脫誤,並節錄清代張鵬一的《隋書經籍志補書目》(1904),作為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