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部大型綜合性文獻分類法。1935年美國 H.E.佈利斯以《書目分類體系》為題發表分類表大綱,1940~ 1953年以《書目分類法》為名陸續出版詳表和索引,共4卷。1967年英國學校圖書館協會出版瞭供中等學校使用的節略本。1969年起,英國佈利斯分類法協會主席J.米爾斯主持對《書目分類法》進行全面修訂,並更名為《佈利斯書目分類法》(簡稱BBC或BC2),從1976年起陸續出版瞭導言(包括輔助表)、教育、宗教、社會、人類學、心理學、經濟、社會福利等分冊。。《書目分類法》由此從等級列舉式分類法發展為等級列舉與分面組配相結合的混合式分類法。

  體系結構 佈利斯在《書目分類法》中建立瞭一個被譽為西方綜合性分類法中“最接近現代科學發展”的大類序列。BC第1版共設有1個前置類和26個大類。BC2沿用瞭其基本類目體系,並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對基本大類作瞭適當的調整和補充,重編瞭前置類,徹底改編瞭輔助表,基本分類體系如下: 2/9總論、現象、情報與傳播

  A  哲學、邏輯、數學與統計

  B  物理學與應用物理

  C  化學與材料科學技術

  D  天文學、空間科學、地球科學與地理學

  E/G 生物學

  H  人類學、人類生物學、醫學

  I  心理學

  J  教育

  K  社會

  L  歷史

  P  宗教

  Q  社會福利

  R/S 政治學與法律

  T  經濟

  U  技術

  V  藝術

  W  語言與文學在上述基本大類的基礎上,各類經過分面分析,展開形成一個由學科、“組面”、“亞面”、“細目”(即類目)組成的分類體系。BC2設有4個輔助表(輔助面),即通用復分表、地區表、語言表和時間表。BC2 用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標記類目,並采用回歸標記制(見分類標記)。各分冊都附有用鏈式索引法編制的類目索引。

  特點 ①類表結構體系反映瞭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總論類和現象類的設置為處理綜合性科學文獻及從多學科綜合研究某一主題(實體)的文獻提供瞭方便。②大量設置交替類目和參見類目,增加瞭類表的靈活性,可供不同類型圖書館選用。③類目詳盡,並有一個嚴格的分面分類體系,類表具有較強的擴充能力,能較充分地適應文獻分類工作的需要。④采用回歸標記制,標記簡短,容納性強,能適應類目組配與類表發展的需要。

  《書目分類法》主要被英國的一些高等院校圖書館、政府部門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采用。全面修訂後的BC2可以滿足文獻排架、編目和情報檢索的需要。由於修訂、出版周期過長,影響瞭它的推廣和使用。由於BC2成功地將傳統的分類理論同分面分類理論和技術結合起來,對一些分類法(如《概略分類體系》等)和敘詞表 (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敘詞表》)的編制產生瞭直接的影響。BC2被認為是編制敘詞表所用詞匯和詞間結構的來源。米爾斯因編制BC2而榮獲阮岡納贊獎(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