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固定名稱,定期或按宣佈的期限出版,並計畫無限期出版的一種連續出版物。又稱雜誌。主要刊登論文、記事或其他著述。通常每年至少出版兩期。對於期刊的定義歷來有爭議,特別是"書"與"刊"之間,一直沒有十分明確的界限。世界上最早的期刊是1665年 1月在法國巴黎創刊的《學者雜誌》和1665年3 月英國皇傢學會創辦的《哲學匯刊》。早期的期刊,大多是綜合性的,而且數量很少,有些出版不久便停刊瞭。19世紀以後,期刊數量劇增,並隨著科學的發展,日趨專業化。美國鮑克公司出版的的《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每年選擇性收錄世界現行期刊 7萬種。期刊已是當代社會中傳播和交流科學文化成就及各種情報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一種利用率很高的情報源。第一份中文期刊是英國傳教士馬禮遜於1815年8月5日在馬六甲創辦的《察世俗每月統計傳》月刊(木版雕刻,1821年停刊)。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東方雜志》(1904~1949)是中國近現代歷史最長的期刊之一。

  期刊類型多種多樣。按內容可分為普及性期刊 (如中國的《百科知識》)、學術性或技術性專業刊物(包括學報、會刊等,如《電信技術》)、情報資料性期刊(包括各種"消息"、"快報"、"通訊"等,如《國外科技動態》)、檢索性期刊(包括各種"文摘"、"摘要"、"索引"等,如《全國報刊索引》)、時事政治性期刊(如《瞭望》)。按載體形態可分為印刷型期刊、縮微型期刊、機讀型期刊等。按出版周期可分為周刊、半月刊、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等。期刊具有如下特點:①定期連續出版,有出版序號;②有長期固定統一的刊名,開本、篇幅、欄目等基本穩定;③內容新穎,時效性強;④信息量大,作者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