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南省傣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在西雙版納等地通行的稱傣仂文,又稱西雙版納傣文;在德宏等地通行的稱傣哪文,又稱德宏傣文;在瑞麗、瀾滄、耿馬等縣部分地區使用的稱傣繃文;在金平縣使用的稱金平傣文、又稱傣端文。4 種傣文都從婆羅米字母演化而來,與老撾文、泰文、緬甸文、柬埔寨文同屬一個體系。字序皆自左而右,行序自上而下,但形體結構互有不同。傣仂文和傣繃文為圓形字母,傣哪文為方形字母,金平傣文方圓兼備,並有一些尖角形字母。傣仂文和金平傣文的輔音字母較多,都分高音和低音音兩組,各拼3個聲調,傣哪文和傣繃文輔音字母較簡單,分別為19個和18個,不分高低音組。傣仂文至少已使用七八百年,傣哪文始用於14世紀。這兩種文字通行面較廣,保存文獻資料豐富。傣繃文和金平傣文創制年代尚待考證,使用面較窄,金平傣文文獻不多。傣文文獻包括政治歷史、法律道德、天文歷法、農田水利、宗教、占卜、故事唱詞以及語文學、軍事學等方面的著作。傣仂文並有大量貝葉經。(見彩圖)

傣文貝葉經《毗奈耶》(佛律)

傣文貝葉經《別悶西板酣》(八萬四千卷經文總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根據本族的意願,對傣仂文和傣哪文分別進行改進。改進後的新傣文在保留原來字母形式和表音特點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音位增刪瞭若幹字母,改變或增添瞭聲調符號,對字母讀音、附加符號的使用和書寫規則進行瞭規范化。改進後的傣仂文有42個輔音字母,分高低兩組,表示21個輔音音位,有90個表示元音及復合韻母的字母或字母的組合形式,另設計瞭兩個聲調符號。傣哪文改進後仍保留19個輔音字母。有84個表示元音及復合韻母的字母或字母的組合形式,並增加瞭5個聲調符號。這兩種傣文改進後,取消瞭原來的合體字和異體字,隻保留瞭少量省略形式。聲韻調系統清楚,文字結構嚴密,較便於學習與印刷。出版瞭報刊、教材和各類書籍。

圖1 傣繃文貝葉經

圖2 傣仂文貝葉經

圖3 用兩種新傣文出版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