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論文作者頻率與所寫論文篇數間數量關係的定律。若f(x)為作者頻率(即寫x篇論文的作者占作者總數的比例),則

  式中c為常數,約為60.79%,,即寫一篇論文的作者,約占作者總數的 60.79%。1926年,A.J.洛特卡發表論文《科學生產率的頻率分佈》,文中提出瞭這一定律,故又稱洛特卡定律。 洛特卡考察物理、化學兩學科作者頻率與所發表的論文數量間的關系,並以對數坐標畫出作者頻率logf (x)和論文數logx的關系,得到二者基本上呈直線關系,見附圖,並用最小二乘法計算該直線的斜率近似為2,從而得到科學生產率的倒數平方定律。

科學論文作者分佈定律

  D.J.de S.普賴斯從這一定律出發導出下述推論,即科學傢的總數趨近為傑出科學傢數量的平方或科學論文的一半是由科學作者總數的平方根數量的作者所寫的。根據這一定律推斷,按論文數量多少確定的傑出作者數量與所有作者數量的比率R可以通過下式估算。

式中 nmax是傑出作者群中最高產的作者所寫的論文數量,按上式估算的比率是概略性的。

  為合理評價洛特卡定律對其他學科的適用性,F.J.科爾於1977年提出用柯爾莫戈洛夫-斯米爾諾夫(Kolmo-gorov-Smirnov)法進行檢驗,並對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圖書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書目文獻和作者進行統計鑒定,前者符合洛特卡n=2的期望值,而後者則偏離n=2的期望值。

  洛特卡定律主要是用以預測特定學科的論文的作者數量和文獻數量,掌握文獻的增長趨勢和交流規律,以利文獻情報的科學管理和情報學的理論研究;亦可用以研究科學傢的活動規律,研究人才的著述特征,以利科學學的理論研究和科技史的探討。

  洛特卡定律隻是對物理、化學兩學科領域抽樣而導出的理論估計,而並非精確的統計分佈。該定律的局限還在於,對所研究的學科必須相對穩定,研究的論文時間區間必須足夠長,研究的作者數目必須足夠大,否則對該定律必須作相應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