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永久保管檔案並提供檔案為社會服務的科學文化事業機構。現代社會資訊的重要部門之一。檔案館一詞最早來源於希臘文αρχειον和拉丁文archivum,屬多義詞,既指檔案檔,又指存放檔案的建築物──檔案庫,也指收藏與管理檔案的機構──檔案館和檔案室等。隨著國際間檔案工作交流的開展,為瞭避免具體所指物件之間的歧義和混淆,許多國傢在使用檔案館一詞時往往採用限定或附加詞加以區別,如美國用 archival agency,俄文用архив或архивная сллужба,荷蘭文用archiefdienst。

  具有現代意義的檔案館,既區別於封閉性的古代檔案庫,也與現代的檔案室不同。它是收藏具有一定范圍的和具有長久保存價值的檔案,通過科學管理和開發,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的專門機構。這種檔案館開始出現於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1790年 9月成立瞭法國國傢檔案館,依照法律規定,它負責接收歷屆議會、各法律機關和各行政部門的全部檔案文件,並實行“對外開放”原則。這一改革對世界各國檔案館的建立與發展產生瞭深遠影響。蘇聯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根據1918年的《列寧檔案法令》,撤銷瞭一切政府機關即主管機關所屬的檔案館,組成瞭由檔案管理總局統一管理的從中央到地方的國傢檔案館網。

  檔案館的主要職能是把檔案作為國傢文化遺產進行收集和保管,並提供檔案為社會各方面服務。其主要任務是:①負責接收和征集具有科學歷史價值和長遠查考價值的檔案和資料,不斷積累和科學管理檔案,保證檔案的完整與安全。②對館藏檔案、資料進行登記和整理編目,編制和出版各種檢索工具和檔案館指南,開辟閱覽室,為利用者提供查閱檔案的方便條件。③舉辦檔案陳列展覽,出版檔案專業刊物,公佈檔案文件,對社會進行宣傳教育。④編輯出版檔案史料和各種參考資料,進行檔案史料研究。

1960年郭沫若題詩贈檔案館

  檔案館依其不同國傢的社會政治制度、結構形式和收藏檔案范圍與內容形式的不同特點,大體可劃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①按照國傢行政區劃分別設置中央和地方各級綜合性國傢檔案館,如中央國傢檔案館,省、州、市、縣檔案館等。②按照一定歷史斷代設置中央或地方歷史檔案館。③按照國傢某些專業或專業部門的特殊需要,設置國傢專業檔案館或部門檔案館,如科學技術檔案館、文學或藝術檔案館、外交部檔案館、國防部檔案館等。④按照某些檔案的特殊載體設置專門檔案館,如錄音錄像檔案館、照片檔案館、影片檔案館等。檔案館的設置並非所有國傢都一應俱全,有些也並非截然分開,不同國傢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決定設置哪些類型,或集為一體。多數國傢在中央設立綜合性國傢檔案館和外交、國防等部門檔案館,在地方設立省(州)、市、區(縣)檔案館;有些國傢同時設立國傢或地方歷史檔案館,如意大利的羅馬國傢檔案館、西班牙的西曼卡總歷史檔案館等。蘇聯檔案館類型較齊全,僅蘇聯中央國傢檔案館就有11個。在資本主義國傢,由於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存在,還有各種私有企業檔案館、傢族檔案館、教會檔案館等。某些國傢還設置有半公共性即由私人和國傢聯合管理、或由國傢資助的檔案館。

  中國的檔案館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集中統一管理原則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其主要類型有:①國傢綜合檔案館,如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及地區各級檔案館。②國傢專門檔案館,如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中國照片檔案館,以及在大中城市設置的城市建設檔案館。③部門檔案館,如外交部檔案館、廣播電影電視部所屬的中國電影資料館、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全國地質資料館等。④在大型企業、事業單位設置有企業、事業檔案館。截至1990年底,全國已建立各級各類檔案館3522個,初步形成瞭具有中國特色的檔案館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規定,各級各類國傢檔案館均對外實行開放,以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檔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