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類型。中國明代官員上任或奉旨歸京,例以一書一帕相饋贈。當時稱這種書為書帕本。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引證《金臺紀聞》,評論元、明刻書優劣,說元時州縣皆有學田,所入謂之學租,以供師生廩餼,餘則刻書。工程浩大者,則數處合力為之,讎校刻畫頗有精者。明代洪武初年,將此項學租皆收歸國子學,故縣學、書院缺乏餘資,刻書已不精審。隆慶、萬曆間,承嘉靖餘風,皆喜刻書。但大多刻而不校,甚或妄加刪削,以之饋遺當道官員,附之一帕,故有一書一帕之稱。可見書帕本是明代官樣例行禮品,多多數隻註意表面裝潢,不註重文字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