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棧橋式懸壁寺廟建築。在山西省渾源縣城南5公裡翠屏山峭壁間。始建於北魏末期(約6世紀),金代重修,後歸列恒嶽廟宇範疇,明清予以重建。寺依壁建屋,插樁為基,樓閣懸空,氣勢險峻。現存大小殿閣13座,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雕造像80餘尊。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宇佈局緊湊,南向。殿宇樓閣,高低錯落,入山門為韋馱殿,北行是寺內庭院,鐘鼓二樓對峙,正面是佛殿。上層為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帝殿,內奉脫紗三身佛和太乙真人、關聖帝君等。佛殿後部兩隅築有單簷歇山式地藏殿,西北隅有九脊頂大悲殿,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寺北隅有高閣兩座,兩閣之間有石佛像三龕。閣三層歇山頂,懸空插梁,下施倚柱,是懸空寺之主體建築。南閣三層,分稱三殿,為純陽宮、三官殿、雷音殿,均有塑像。塑像中部分地保留著明代風格。北閣三層亦分稱三殿,為五佛殿、三大士殿、三教殿,均有塑像。

懸空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派專人保護管理。1974年成立文物保管所。1975年修繕殿閣建築。1980年加固附近懸崖危石。80年代以來,整潔瞭環境,修整瞭踏垛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