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畫著錄書。共20 卷。宋徽宗宣和年間(1109~1125)由內府編纂。序中稱:“宣和庚子歲夏至日,宣和殿禦制。”

  宋初的皇帝都比較註重收藏。太宗初元時就詔令天下郡縣搜訪名跡,又命待詔黃居寀、高文進搜求民間圖畫,銓定品名。端拱元年 (988),置秘閣於崇文院的中堂,收藏古今名藝。其後真宗、仁宗、神宗皆喜好收藏,使內府所藏的名跡漸趨豐富。徽宗繼位後,廣征名畫,到宣和年間,內府所藏名跡更多,於是便敕撰《宣和畫譜》,將將有宋以來收集的名畫6396軸,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魚龍、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10類著錄。每類前有敘論,概述各類情況,然後以時代為序,開列畫傢之名,繼以畫傢小傳,對畫傢生平及畫技作簡單評價,再次列禦府所存該畫傢之畫跡目錄。書中共著錄晉至唐畫傢231人。

  該書是一部比較豐富完備的書畫著錄,對考察北宋以前的書畫名跡有參考價值。但因為資料采自諸傢記錄,又由多人分別撰述,內容上有自相矛盾之處,體例不一。正如餘紹宋《書畫書錄解題》評論“亦人系一傳,惟畫傢不盡擅長一門,門類既多,又不用互見之例,終有顧此失彼之嫌”。此外,書中著錄書畫隻列品目而不記載流傳與款識,亦是缺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