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石坊建築。在安徽省歙城陽和門內,跨街而立。許國(1527~1596),字維楨,歙縣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歷任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卒,贈太保,諡文穆。石坊建於萬曆十二年(1584)。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坊為通體用青色石雕琢而成的仿木建築。南北長11.54 米,東西寬6.77米,高11.4米。在長方形的平面上,前後各立四柱,四四面柱間以大額枋相連,前後當心間為主樓,次間及兩山面為附樓。主樓以橫枋分割三段,最上層由鬥栱承托歇山頂屋簷,山面附樓各出兩層挑簷,構成長方形牌樓。其造型和結構特點,實屬中國古代石坊中所罕見。

  石坊的石柱、梁坊、匾額、鬥栱、雀替等石構件,均雕刻精致、生動的動植物花紋和各種圖案,梁坊浮雕類似徽州民間建築彩檜,兩端為如意頭、纏枝、錦地開光,中部為傳統吉祥圖案。

  石坊四面分別鐫刻“大學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先學後臣”、“上臺元老”等,相傳為明代書畫傢董其昌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