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唯一的古代漆工專著。作者黃成,號大成,安徽新安人,是明隆慶(1567~1572)前後的名漆工。書中總結瞭前人和他自己的經驗,較全面地敘述瞭有關髹飾工藝的各個方面。此書在天啟五年(1625)又經嘉興西塘漆工楊明(字清仲)逐條加註,並撰寫瞭序言,內容更加翔實。1927年經朱啟鈐根據流傳在日本的抄本刊刻行世。

  《髹飾錄》分乾、坤兩集,共18章,186條。乾集主要講漆工原料、工具及設備,兼及漆器容易發生的弊病和病因;坤集集主要講漆器分類和各類的不同品種,並涉及制作方法。

  《髹飾錄》久已被公認為漆工藝的經典著作。其重要性及特點在於列舉品種甚為繁多,且所講漆器不限於明代,往往上溯古法,描述唐宋或更早的制作,因而也是研究漆工史的重要文獻。古代漆器有不少制法失傳,有的甚至隻知其名甚或連名稱也前所未聞,端賴此書使後人得以挖掘。書中為漆工藝提出瞭比較合理的分類,為漆器定名提供瞭依據。此外還設專條論述漆器的修復(如第185條補綴)。黃氏主張,修復要恰到好處,防止古漆器因修復不當而遭破壞。這和現在修整文物的原則是完全符合的。

  198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王世襄所撰《髹飾錄解說》,對該書作瞭註釋和講解,內容包括漆工工具、原料、品種、裝飾方法及漆工禁忌、過失等方面,引用考古發現和傳世漆器213件,插圖30幅,書後附漆工術語索引和漆器門類表,頗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