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城防建築。在遼寧省興城市區。興城明代稱甯遠衛,清代改寧遠州,是遼東長城防禦體系中一座重要衛城。城牆創建於明宣德五年(1430),後經明天啟及清初陸續培築加固而成。明將袁崇煥曾據此城抗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平面呈正方形,南北844米,東西830米。城牆高8.5米,城基砌條石3層,基寬6.8米,頂寬4.5米。牆體為外條磚內毛石,外設垛口,內設女牆,中填夯土土。墻頂設海墁磚1層水口。城墻四角設炮臺,東南角炮臺上為清代增建的魁星樓。

  城設4門。東曰春和,西曰永寧,南曰延輝,北曰威遠。門座通長12.17米,寬13米。4門均建城樓,重簷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城門外有半圓形甕城,外徑32米,內、外均以條磚築成,城門內左側設馬道,長21米,寬3.1米。

  城內十字街中心有鐘鼓樓1座,方形樓臺,十字券洞。樓為2層,重簷歇山卷棚頂。南街有明思宗朱由檢為遼西守將祖大壽、祖大樂立的兩座高大石牌坊。城內東南有清建文廟1座。城內街坊佈局,基本上仍保持著清末的體制。

  興城城墻保存較好。1984年以來國傢撥款對古城城墻進行全面維修,並建立瞭文物保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