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約西元前11世紀~前771年)早期玉器有戈、鉞、戚、玦、璜、珩以及人、虎、兔、牛、獸面、鳥、魚等等,器型簡單,勾勒清晰,類似殷墟出土的簡化型玉器,也有的仍保留著商代晚期玉器的遺韻和形跡。洛陽東郊西周早期墓出土的玉立人,大頭細身,臣字眼,幾乎完全沿襲瞭商後期玉人的形式。而白草坡西周墓中出土的2件玉人,則較上一件玉立人多瞭一點現實氣息。成康時期1號墓出土的玉人,裸體,面修長,五官安排較為適中,頭上盤一蛇,可能是為奴隸主弄蛇的奴隸。西周玉鳥仍類似殷墟玉鳥,,唯有張傢坡西周墓出土的一石鳥,長頸,尾二岐上翹下前卷,與眾不同,可作為研究玉鳥形式變化的一個例證。

  西周中期玉器有戈、鉞、戚、匕、虎、牛、兔、鹿、龍、獸面、鳥、魚以及柄形器等。較為重要的一批玉器出自昭穆時期的茹傢莊竜伯墓,共有1300餘件,種類有虎、鹿、兔、蠶、蟬、鳳鳥、璜、圭、戈、管、玦以及柄形器等。其中不少帶穿孔薄片動物玉雕,輪廓簡潔、線條洗練、特征鮮明,是何禽獸,一看便知。如薄片狀玉蹲虎,以寥寥可數的陰刻線便把老虎的肢體勾勒出來,並突出瞭它的性格。口、眼、腮以及前後肢上部均用一面坡陰線勾勒,呈隱起效果,口部鉆一圓孔,似作張口狀,與尾上卷形成的圓孔,都是為瞭在胸前佩帶時使蹲臥之狀的玉虎保持平衡。玉虎的眼睛已不再用臣字目,是西周中期玉禽獸的一種新變化。薄片狀玉鹿立雕作回首顧盼狀,比商周玉禽獸盛行的正、側面形狀,有所前進,在西周玉器中甚為少見。鹿頭頂雕出樹枝狀大角,使其外貌特征更加明顯,除瞭眼、口用陰線勾出外,身部肢體用線更少,僅前後肢與胴腹、蹄的重要部位用陰線勾勒,類似後世的減筆白描。

  西周晚期玉器有戈、鉞、戚、璜、玦、人、牛、龍佩、龍鳳佩等。其中有的與西周中期玉器類似。但西周晚期玉器出現瞭一種非常明顯的變化,即由竊曲紋、勾連夔龍紋、蟠虯或蟠虺等圖案演化成陰線或雙勾的細密紋樣,與當時的青銅器裝飾一脈相通。如村裡集西周晚期墓出土的玉璜、玉獸面就是這類細密紋飾的新型玉器。新鄭唐戶西周墓出土的以二夔龍交尾和夔鳳組合的鏤空龍鳳珮,其外輪廓多岐脊,破除瞭商周玉的均齊組織。珮內則多處鏤空並出現多處岐形孔。二夔龍橢圓眼,夔鳳圓眼,周邊用單陰線勾勒,呈現出緩緩的曲線韻律和均衡美。這兩種新型玉器,已開東周玉器變化之先河。

  從出土西周玉器來看,西周300餘年的玉器是新的風格逐漸取代商玉風格,從商玉立體的、平面的、繁復的、簡單的多種類型的玉器,逐步轉化為薄片狀、平面陰線刻為主的玉器,較多地沿襲瞭商玉線條簡練的做工,後期又出現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陰線細密紋飾玉器。

  傳世玉器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雙鳳紋玉柄,作琴形,柄首有鏤空2個心形孔,鳳長冠細頸,多岐翎尾,雙鳳相對,上下兩層,均以雙勾陰線琢飾。這種柄形玉器在寶雞竜伯墓、鬥門鎮西周墓及其他墓中也有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