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省平度澤河東岸出土的隋代雙體木船。兩個船體各寬1米左右,均用3段整楓香樹木刳制、銜接而成。船體之間用20餘根橫樑連接,橫樑兩頭分別穿過船身,再以鐵釘固定。上鋪甲板,一端有篷廬等建築的遺跡。體側還附加“翼形”板。此船殘長20.24米,兩船體結合後寬約2.8米,載重量23噸左右。當時可能是作為躉船使用的。

  由於雙體船擁有較高的穩定性、較大的運載量和較快的航速,所以中國古代重視這種船型。古文獻中稱之為舫或方船。廣西貴縣縣羅泊灣西漢墓出土銅鼓的紋飾與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中都有雙體船的圖像,實物則以此船為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