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魏至唐代佛教石窟寺。位於甘肅省涇川縣城東北7.5公裡下蔣傢村涇河北岸的山崖上,窟群坐北向南,現有編號窟龕5個,僅1號窟保存完整。據《南石窟寺之碑》所記,該窟開創於北魏永平三年 (510),開窟人為涇州刺史奚康生,是甘肅隴東地區比較著名的石窟寺。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石窟寺1號窟平面長方形,覆鬥式頂,窟門頂上鑿方形明窗,窟高11米,寬18米,進深13.20米。形制、結構與北石窟窟寺165窟基本相同,但規模略小。窟內造像為七佛,其佈局為北壁三佛,東西二壁各二佛,佛兩側各雕一脅侍菩薩,佛高6米,菩薩高5米,均為立像。窟門內兩側各雕一尊高約3米餘的交腳菩薩。門外兩側雕二力士。窟頂浮雕佛傳故事,如“樹下誕生”、“宮中娛樂”及“逾城出傢”等。佛及菩薩像面帶微笑,形態秀美清俊。佛著褒衣博帶袈裟,菩薩袒露上身,載臂釧、項圈、手環,下著裙,寬大的披巾自雙肩搭下至腹前交叉繞肘下垂。無論佛或菩薩均顯得和藹、瀟灑。佛傳故事一個情節一組畫面,主題突出,人物造型優美。其雕刻手法概括簡練,純熟自然,毫無生硬或造作之感,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