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20~589年南方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燒制的青瓷。這個時期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四川等地青瓷生產已有較大的發展。建鄴 (今南京 )、京畿附近的京口(今鎮江)和太湖地區出土青瓷數量最多,品質最佳。常見的器形有小碗、深腹敞口碗、盤、盞、杯、盞托、缽、水盂、盤口雙耳壺、雞頭壺、平底或帶圓餅形足的唾盂、香熏、槅、罐、尊、甕、硯臺、燈、虎子等。造型比較古樸,較兩晉時有瞭一定的變化。盤口壺一類作品盤口加大,頸和腹均比較修長,缽類器物腹部加深,碗碗、盤、杯一類器物器壁變薄,輕巧好用。基本上沒有三國兩晉時復雜而神秘的內容,如神獸尊被蓮花尊所取代,圓形虎子代替瞭老虎形虎子,管形燭臺和圓形燈代替瞭羊形、獅形、熊形蠟臺或燈盞,圓形槅代替瞭方槅,盞與盞托代替瞭耳杯和托盤,圓硯由三足變成多足。在裝飾方面,三國以來盛行的模印菱形、圓圈帶飾圖案,模制或圓雕、或捏塑的神獸、動物、人物形象等內容被淘汰。大量使用的是線條流暢的線雕、淺浮雕。內容有幾何形圖案、忍冬、蓮瓣等。佛教藝術的內容在瓷器上也大量出現。南京梁代大墓曾出土二件青瓷蓮花尊,以各種形態的蓮花、飛天、菩提葉、忍冬、雙龍搶珠等內容作裝飾,整個器物作成一個含苞欲放的蓮花,顯示出瞭美觀、實用和信仰相結合的南朝青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