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的王宮建築。法國國立藝術博物館所在地。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岸。1190~1204年間,法王腓力普二世為加強防衛而建造,並存放王室檔案和珍寶。地下室則為關押俘虜的地牢。1546年法蘭西斯一世命建築傢 P.萊斯科將原先的哥特式“口”字形建築改建為文藝復興式樣新宮殿。亨利二世又加改建,1606年建成“大畫廊”將盧浮宮與土勒裏宮連接起來。1624年建築傢 J. 勒梅西應路易十三的要求設計瞭盧浮宮東部建築,這是在1546 年早期文藝復興風格的基礎上加以擴擴建的,保留瞭意大利式的壁柱、簷廊,運用瞭雕刻品裝飾手法。正立面水平劃為三段,裝飾圖案由下至上逐漸豐富,窗間作柱式垂直裝飾。路易十四對東柱廊進行瞭成功的改建和擴建。建築師L.勒沃等人運用嚴謹簡潔的古典手法設計瞭這個規模宏大的建築(見圖)。東柱廊總長183米,寬28米,立體面采用橫三段與縱三段的手法,橫向底層結實穩固,中層虛實相映,頂部是水平厚簷。縱向分段以柱廊為主,但兩端及中央采用凱旋門式結構。中央部分雕刻有山花,柱廊采用雙柱以增加其剛強感。建築古樸清新,莊嚴肅穆,具有強烈的紀念性效果。1792年法國國民議會宣佈作為博物館並於次年對外開放。1798年拿破侖進入宮內後又進行瞭部分改建,曾一度改名為拿破侖博物館。拿破侖三世時繼續擴建,5年間的建築超過瞭過去700年來的建築。1863~1868年,塞納河畔的東側改建完畢,盧浮宮的建築全部完成。為實現大盧浮宮計劃,法國總統F.M.M.密特朗請著名建築師貝聿銘於1982年在拿破侖庭園建成瞭4座(1大3小)玻璃金字塔,作為入口處,增添瞭盧浮宮的光彩。

盧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