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渤海國(698~926)王室貴族的墓地。在吉林省和龍縣龍海村西北1.5公裡龍頭山的東坡。1980年發現並發掘瞭貞孝公主墓。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區範圍約長200米,寬100米,已查明古墓10座。墓室多以石塊和大石板修築,封土上散佈有磚瓦,可知原來應有建築物。貞孝公主墓位於山坡頂部,由墓室、甬道、墓門、墓道及墓塔等構成,南北長15米,東西寬7米。墓葬早年被盜。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形,南北長3.1米,東西寬2.1米,高1.9米。底鋪方磚,四壁以青磚砌築,東西兩壁上部用磚和石板搭疊出兩坡式頂,再橫搭數塊大石板封蓋。室內有磚築棺床,前置石板門。墓道後端作斜坡式,前段為5級臺階。墓塔修築在墓室正上方,磚砌塔基近方形,南北長5.65米,東西寬5.50米。正中為一平面方形的空心塔,南北長2.7米,東西寬2.6米。上部早年已毀。墓壁塗白灰,繪壁畫。甬道後部東西兩壁各繪一頭戴兜鍪、身穿鎧甲的武士。墓室東西北3壁繪侍從、樂伎等10人,頭戴幞頭或系抹額,身著圓領長袍,腰束革帶,足踏靴或麻鞋,手持樂器等物。人物均以細線起稿,敷染朱、紅、赭、青、綠、白等色,最後用墨線定稿,筆觸工謹,形象豐腴,作風悉同盛唐。墓中出土有貞孝公主墓碑1通,另有陶俑、陶器殘片、鎏金銅飾等。墓碑通高105厘米,寬58厘米,厚26厘米,陰刻漢字楷書,共18行,728字。據載,貞孝公主是渤海第三代王大欽茂的第四女,卒於大興五十六年 (792)。墓中骨骸分屬兩個男女個體,推知此墓當為公主與駙馬的合葬墓。碑文明確記載公主“陪葬於染谷之西原”,推知這一帶應有渤海王族的陵墓。

  1981年文物部門在貞孝公主墓上建造房舍,並對壁畫作瞭化學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