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傢J.奧爾茲和其同事1954年首先採用的一種實驗方法。將腦內埋有電極的動物(通常是大鼠)放在斯金納箱內,動物按壓杠桿便接通電源,微弱的電流就會刺激埋有電極附近的腦區。當電極埋在下丘腦和邊緣系統時,動物就會連續不停地按壓杠桿,以不斷獲得電刺激。有研究者認為對這類區域的刺激可能引起一種愉快和滿足感。大白鼠在12小時內壓杠桿的頻率可達每小時3 000~7 500次。而以食物為獎勵的條件下,大白鼠壓杠桿的頻率每小時隻有25次左右右。也有腦區接受自我刺激後,會引起動物的厭惡反應。因此,用這種方法可以確定“愉快中樞”和“痛苦中樞”。但自我刺激通常是指前者,即引起的是積極反應行為。在人類也曾觀察到這種自我刺激現象,邊緣系統隔區接受電刺激的病人報告有快樂和溫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