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川省轄地級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於省境東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轄大安區、貢井區、自流井區、沿灘區4區和榮縣、富順縣。面積4 373平方千米。人口268萬(2010),以漢族為主。市人民政府駐自流井區。在秦代,自貢一帶已有鹵水溢出,食之有鹹味。但鑿井取鹽始自東漢。唐初成為四川最大產鹽區,有著名鹽井30餘眼。北宋仍為四川三大鹽場之一,清達全盛時期,最高年產達20萬~30萬噸。1930年將富順縣的自流井和榮縣的貢井合並,“自貢”一名由此而來。年平均氣溫17.8℃。平均年降水量1 030毫米。市境岡巒起伏,丘陵縱橫,海拔約400米。大量鹽鹵即存在於三疊系紅色泥沙巖中,如威西鹽礦,面積500多平方千米,氯化鈉含量達95%以上,有“地下鹽海”之稱。同時,自貢及其附近尚有天然氣資源,很早就有以天然氣煮鹽的歷史。由於資源豐富,自貢的制鹽和化工兩者產量曾約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1949年產鹽12萬噸。20世紀80年代末所產生活上等用鹽,年產量90多萬噸,約占四川省的65%和全國井鹽產量的一半,為中國最大的井鹽生產基地,素有“千年鹽都”之譽。市境鄧關鹽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化學制鹽廠,鴻鶴化工則是四川最大的制堿聯合企業。工業以制鹽、化工、機械為支柱,兼有電子、冶金、建材、煤炭、紡織等綜合性的工業體系。城市可分為8功能區:貢井輕工業區,涼水井紡織工業區,張傢壩、舒平制鹽工業區,鴻鶴鎮化學工業區,涼高山電子工業區,馬沖口和高峰機械、冶金工業區,長山采掘工業區和大山鋪、何市鈦工業區。有內昆鐵路穿越,207、305省道以及內樂、內峨、川滇中線和內宜高速公路等在此交會。名勝古跡有西秦會館(俗稱陜西廟),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辟為鹽業歷史博物館;有中國第二大佛——北宋開鑿的榮縣大佛,像高36.67米。以發現的恐龍化石和恐龍皮膚化石著稱於世,建有中國第一個恐龍博物館,2008年2月恐龍地質公園入選世界地質公園。此外,建有建築面積5 892平方米的彩燈博物館。還有夏洞寺、天池寺、天堂寺、石佛寺、龍居寺、順天寺和盧德銘故居等名勝古跡。

西秦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