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國時吳國出使南海的官員。生卒年不詳。吳多江湖,東南又沿海,造船業較發達,使得海外貿易往來成為可能。黃武五年(226),大秦商人秦論從海道經交趾來到建業,謁見孫權,談及大秦風土民俗,到嘉禾年間(232~238)返回本國。約此同時,交州刺史呂岱派中郎將康泰和宣化從事朱應出使南海諸國,進行外交活動。他們的足跡遠至林邑(今越南中南部)、扶南諸國,是中國古代有歷史記載的、最早航海到東南亞、南亞的旅行傢。據說他們經歷和傳聞的國傢有一百幾幾十個,在扶南遇到中天竺的使臣陳宋,“具問天竺土俗”。回國後,朱應寫下《扶南異物志》一卷,記述出使扶南等國的見聞,《隋書·經籍志》和《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等有著錄,今已失傳。康泰著《吳時外國傳》(一作《吳時外國志》或《扶南記》、《扶南傳》),已亡佚。《水經註》、《藝文類聚》、《梁書》、《通典》、《太平禦覽》諸書均有所征引,為研究中國和南海諸國早期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