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業話劇團體。簡稱“中藝”。1941年5月成立於重慶,是皖南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南方局委託陽翰笙邀應雲衛、陳白塵、陳鯉庭等組織留渝的戲劇電影工作者建立的進步劇團。中藝本身僅有30餘人,另邀中央電影攝影場及中國電影製片廠等單位的導演、演員以臨時特約形式參加工作。理事會以應雲衛為理事長,理事有陳白塵(兼秘書長)、辛漢文(兼管藝委會)、劉鬱民(兼劇務)、賀孟斧、陳鯉庭(兼導演)、孟君謀(兼總務)。專職和兼職社員先後有趙慧深、秦怡、白楊、、舒繡文、張瑞芳等。

  1941年10月至1943年6月,中藝共演出14出大戲,有陳白塵的《大地回春》,陽翰笙的《天國春秋》,郭沫若的《屈原》,夏衍的《法西斯細菌》,於伶的《長夜行》,吳祖光的《風雪夜歸人》,歐陽予倩的《忠王李秀成》,及改編L.N.托爾斯泰的《復活》,N.V.果戈理的《欽差大臣》等。由於《屈原》、《天國春秋》等劇以歷史隱喻筆法揭露瞭投降主義陰謀和分裂罪行,遭到國民黨政府的封殺。中華劇藝社的演出使重慶戲劇運動進入高潮。1943年夏至1946年春,中華劇藝社暫離重慶先去成都公演,繼去樂山、瀘州、自貢、內江巡回演出,然後重返成都作長期演出,劇目有夏衍等的《戲劇春秋》,曹禺的《傢》和《北京人》,張駿祥(袁俊)的《美國總統號》等。1946年春,中藝重返重慶。4月,演出瞭陳白塵的新作《升官圖》。這是中藝繼《屈原》以後演出效果最為強烈的劇目,也是中藝的最後一出新戲。此後,劇社離重慶順江而下,沿途演出,於1947年1月抵上海,7月重演《棠棣之花》,然後宣告解散。中藝在國民黨統治下,備受政治上的迫害和經濟上的剝削,活動極其困難,但它堅持奮鬥達6年之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團結抗日、宣傳民眾起瞭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