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軍事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培訓體制的最高層次。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學員

  國防大學是適應現代戰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要求,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在合併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的基礎上組建的。1985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首任校長張震,政治委員李德生。

  國防大學的建校方針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為依據,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辦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人民解放軍特色的合同指揮大學。基本任務是培養陸、海、空、第二炮兵和武裝警察部隊軍以上軍事、政治、後勤、裝備指揮軍官,大軍區以上機關高級參謀人員,軍隊高級理論研究人員和地方省部級以上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幹部,並就有關戰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問題為中央軍委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提供咨詢。

  國防大學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編制為大軍區級。為適應軍隊高級指揮人才培養的需要,國防大學的編制體制幾經調整,現機關設訓練部、政治部、校務部、科研部。系院設國防研究系、基本系、進修系、研究生院和防務學院。教學科研機構設戰略、戰役、馬克思主義、信息作戰與指揮訓練、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等教研部。其中,國防研究系招收軍隊正軍職以上和地方省、部級以上幹部,主要研究戰略和國防建設的重大問題;基本系招收師(旅)職指揮軍官和大軍區級以上機關幹部,培養軍職以上領導幹部和高級參謀人員;進修系招收軍隊正師職以上軍官,同時開辦國防動員進修班,招收省軍區系統領導幹部和地方地市級有關領導幹部,現職進修提高;研究生院招收具有大學本科學歷或同等學力,在軍隊任職2年以上的軍官和文職幹部,培養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指揮人員、理論研究人員和教員;防務學院培訓外軍高中級軍官。

  國防大學成立以來,為軍隊和地方培訓瞭1萬多名幹部。學校緊緊圍繞“打得贏”、“不變質”兩個歷史性課題施訓,撰寫出版瞭一批高質量專著和文章,完成瞭一批極具價值的咨詢報告和研究報告,多項成果獲得“五個一工程”獎。建成戰略、戰役全軍模擬訓練重點實驗室,完成多個作戰模擬系統的研制開發。設有軍事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等學科門類,軍事學含6個一級學科,其中戰略學、戰役學、軍隊政治工作學等7個學科專業領域進入全軍“211工程”。有藏書150萬冊、網上數字化信息資源4 000GB的數字圖書館,其研制的跨平臺、跨資源庫智能化全文檢索系統和信息實時跟蹤系統分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學校積極實施“人才興校”戰略和“名師工程”,湧現出一批全國和全軍優秀教師。

  進入21世紀,國防大學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以培養政治合格、適應國防現代化建設和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要求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為目標,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改革創新,堅持“高、新、寬、深”的教學內容,努力成為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基地、軍事理論創新的基地、為中央軍委和總部決策提供咨詢服務的基地和國際軍事交流的橋梁,建成具有人民解放軍特色的一流名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