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資本主義國傢裏出現的一種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並存的經濟現象。它包含:①經濟停滯,包括危機期間的生產下降和非危機期間的經濟增長緩慢與波動。②持久的通貨膨脹以及由此引起的物價上漲。這兩種現象互相交織併發,貫串於資本主義再生產週期的各個階段。西方經濟學傢把停滯和通貨膨脹兩詞合起來,構成停滯膨脹這一新概念。

  基本特點 滯脹的實質,是在國傢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到到一定時期以後,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經濟上的一種新的特殊的表現形式。基本呈現三個特點:①嚴重的經濟停滯與嚴重的通貨膨脹同時並發,即高停滯與高膨脹相結合。這是滯脹嚴重的形式,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傢的經濟危害最大。1973~1975年世界經濟危機期間美國及西歐一些國傢的情況就是這樣。②滯與脹此起彼伏互為消長,有時是嚴重的停滯、緩和的膨脹,有時是緩和的停滯、嚴重的膨脹。這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傢交替實行膨脹政策與緊縮政策的結果。如1980~1982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後期,美、英等國的通貨膨脹率下降瞭,但經濟停滯卻更加嚴重。③緩和的停滯與緩和的膨脹同時出現。這是滯脹比較緩和的形式。如1980~1982年危機以後的經濟回升期間,美、英等國暫時出現的情況那樣。以上無論哪種形式,隻是表明滯脹的嚴重程度不同,而滯脹卻並未消失。

  表現形式 停滯膨脹並非直線上升,而是波浪式地發展。受經濟、政治形勢的變化(包括經濟周期的變化)及有關國傢在貨幣金融上和財政上有時采取膨脹政策影響,有時采取緊縮政策,或兩種政策同時交替使用,有起有伏,有弛有張,甚至也不排除有可能出現某些間歇。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經濟停滯(包括生產下降)和大量失業隻是發生在經濟周期的危機階段和蕭條階段,與此同時發生的是通貨緊縮、物價跌落;而通貨膨脹以及由此引起的物價上漲總是發生在高漲階段,但在這個階段裡卻沒有經濟停滯和大量失業。在當時經濟周期的發展中,滯和脹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並沒有在周期的某一階段裡同時並存。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情況發生瞭變化,有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傢曾先後出現瞭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並存的現象。如美國在1957~1958年的經濟危機中,工業生產下降瞭13.5%,而消費物價卻上漲瞭4.2%。意大利在不同程度上也出現瞭類似的情況。到瞭1973~1975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期間及其以後,滯脹開始擴展到其他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傢。在這次危機中,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傢工業生產的下降幅度都達到瞭兩位數字:美國為15.3%,英國為11.2%,聯邦德國為12.3%,法國為16.3%,日本為20.8%;同時通貨膨脹率也達到瞭兩位數字:美國為15.3%,英國為43.9%,聯邦德國為11.1%,法國為19.1%,日本為32.5%。1980~1982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是在長期滯脹的經濟條件下爆發的,仍然是在滯脹中發展的。在這次危機中,就工業生產來說,美國下降瞭11.8%,加拿大下降瞭19%,英國下降瞭14.8%,聯邦德國下降瞭12.2%,法國下降瞭7.4%(系1982年數字),意大利下降瞭22%,日本下降瞭4.1%。與此同時,各國的失業人數和失業率都超過瞭1973~1975年危機時期的水平。1982年12月份,美國失業人數為1 220萬,失業率為10.8%。1982年底,歐洲經濟共同體國傢的失業人數為1 200萬左右,失業率約為10%。在這次危機的初期,即1980年,各國的通貨膨脹以及由此引起的物價上漲,比1973~1975年危機期間更加嚴重。從1981年起通貨膨脹率開始下降。1981年的消費物價上漲率:美國為10.4%,日本為4.9%,聯邦德國為5.3%,法國為13.3%,英國為8.6%,意大利為19.2%。

  綜上所述,可見滯脹的發展是波浪式的。從1973~1975年的危機到1980~1982年的危機初期,發達資本主義國傢的滯脹趨於嚴重。1981年,通貨膨脹開始減弱,但經濟下降仍在繼續。1980~1982年的危機以後,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都趨於緩和。

  產生原因 ①它是在國傢壟斷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歷史時期,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積累和不斷發展的產物。②它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傢長期推行國傢壟斷資本主義反危機政策的結果。這兩條是互相結合的,而歸根結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是產生滯脹的根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生產的不斷擴大同人民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即生產過剩與市場狹小之間的矛盾。這種生產過剩首先表現在消費資料方面,同時也反作用於生產資料方面。過去,在國傢壟斷資本主義還不占統治地位的時期,通常是通過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對生產力和產品造成巨大的破壞去消除或緩解生產過剩,使生產與消費達到某種相對平衡,強制地、暫時地解決這一矛盾。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傢長期推行凱恩斯主義的反危機政策,主要是財政和貨幣金融方面的膨脹政策,加強國傢對經濟的幹預,一方面使每次危機都不能充分展開,以致使生產過剩同市場相對狹小之間的矛盾不得發泄而被不斷地積累起來,導致經濟停滯;另一方面,財政和貨幣雙膨脹政策,又促進瞭通貨膨脹的加劇。結果,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便出現瞭普遍的停滯膨脹。這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被壓抑多年之後出現的一種變異形態,也可以說是被國傢壟斷資本主義所壓抑的經濟危機以另一種形式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