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鳥類學傢。生於福建長樂,卒於北京。1926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1930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科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動物學會和中國鳥類學會名譽理事長,世界雉類協會會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是中國鳥類學奠基人。他對中國鳥類進行系統的考察和研究,撰寫專著20多部、專業書籍30多部、研究論文140多篇;《中國鳥類分佈名錄》《中國鳥類區系綱要》<是現代鳥類學者研究中國鳥類必不可少的參考書,後者獲國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全國科技圖書獎特等獎;1988年美國野生動物聯合會授予他“國際動物資源保護”特殊成就獎。在理論方面提出“低等類型的亞種被排擠到該種分佈范圍的邊緣地區”的觀點,從而估測種的起源地,這對生物進化論的優勝劣汰的核心理論是有科學意義的補充論證。他也是中國動物地理學的開拓者。在鳥類分佈方面,提出以秦嶺為兩個動物地理界,即古北界和東洋界在中國境內的分界線,這種提法與傳統的南嶺不同,並已為國內外學術界所認同。還是自然保護生物學的積極倡導者和參加者,由他建議成立瞭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的紮龍保護區;並提倡“加強鳥類保護、積極開展群眾性的愛鳥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