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地理總志。清顧炎武編撰。始輯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成於清康熙元年(1662)。書名出典於《尚書·堯典》“肇十有二州”,“肇域”指明代整個疆域。立志是為“使後人既已知今,亦可驗古”。此書原稿分兩京十三佈政司,共15部分;流傳至乾隆末,佚失京師、江西、四川、廣西4部分,今存南京、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雲南、貴州11部分,200多萬字。每部分包含沿革、形勢、城郭、山川、自然資源、物產、農業、水利、商業、貿易、兵防、賦役、道道路、漕運、民風習俗、寺廟陵墓等,有的部分附有食貨或職官資料。全書不分卷,舊裝20冊、40冊或50冊,輯自二十一史、明實錄、1 000多部地方志,以及歷朝章奏文冊、文集,征引史料浩瀚,數量超過《寰宇通志》、《明一統志》。作者進行實地調查和考證,因此,該書不但地理價值大,而且保存大量已佚書籍的資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初稿完成後未經整理刪定,故資料重出、內容錯見很多。原稿已佚,且300多年間從未刊行,現僅存少量抄本。1982年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組組織力量進行整理,200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點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