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卒於漢中。初為郡吏,漢獻帝初平二年(191),率部曲投幽州公孫瓚,不久奉命從劉備。後因兄喪,暫歸故裡。建安五年(200),與劉備重逢於鄴(今河北臨漳西南),並秘密募兵數百,皆稱劉備部曲,壯大其力量。次年隨劉備南入荊州。十三年,劉備兵敗長阪(今湖北當陽境),趙雲救其妻、子脫險,因功升牙門將軍。赤壁之戰後,隨劉備奪取武陵、長沙等四郡,以偏將軍兼桂陽太守。十六年,劉備入益州,趙雲雲與諸葛亮、關羽等仍屯荊州,為留營司馬。十八年,奉命隨諸葛亮溯江(長江)西上,至江州(今重慶)後,自率軍克江陽(今瀘州)、犍為(今彭山東),於次年與劉備、諸葛亮會師,攻取成都,升翊軍將軍。二十四年三月,曹操率軍南進,欲奪回漢中。某日,趙雲分兵予黃忠出擊,欲截取曹軍軍糧,逾時未歸。趙雲率數十騎接應,與曹軍遭遇,退回軍營,偃旗息鼓,大開營門。曹軍追至,疑有伏兵而退。趙雲急令齊擊戰鼓,發射勁弩,曹軍敗走。蜀漢建興元年(223),升中護軍、征南將軍,後任鎮東將軍。五年,隨諸葛亮進駐漢中。次年為掩護主力攻祁山,領軍為疑兵牽制魏大軍,雖寡不敵眾而失利,但仍能聚眾固守,親自斷後,安全撤退。七年,病卒軍中。趙雲戎馬生涯約四十載,善籌謀,作戰勇猛,時人贊其一身是膽。有遠見卓識,力主維護孫、劉聯盟;巴蜀初定時,曾勸阻劉備分田賜將,以增強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