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運動定律中的第二定律。表述為:物體運動量的變化永遠與所施加的力成正比,並沿該力作用線的方向發生。牛頓第一定律建立瞭力與運動之間的定性關係,第二定律則建立瞭定量關係。第二定律中的“物體”應理解為質點,質點的“運動量”是指質點的動量,即質點品質與速度的乘積。定律中的“變化”應理解為單位時間的變化。如果選用適當的單位制使比例係數為1,則第二定律的數學運算式為:

(1)

  在牛頓時代,人們認為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運動速度無關,是常量;因此式(1)可寫為:

m aF   (2)

  它表示質點的質量與加速度a的乘積等於作用於質點的力。當有幾個力作用於質點時,則F是合力。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加速度的單位是米/秒2,力的單位是牛頓。1牛頓是使1千克質量的物體獲得1米/秒2加速度的力。

  式(2)建立瞭質點受力與運動的定量關系,故稱為質點動力學基本方程。引入質點的矢徑r則有:

(3)

  式(3)是質點運動微分方程的矢量式。直角坐標系中的投影式為:

(4)

  利用質點運動微分方程可求解動力學的兩個基本問題,即已知運動求力,或已知力求運動,後者還需要知道運動的初始條件。

  牛頓第二定律隻適用於慣性參考系,對非慣性參考系中物體的運動應使用相對運動微分方程。在牛頓力學的范疇內,式(1)、(2)等價,但式(1)應視為第二定律的普遍形式。因為物理學中動量的概念比加速度更為普遍和重要,並且當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其質量明顯變化,式(2)不再適用,但式(1)卻被證明仍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