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辰而舉行的佛事法會,又稱佛誕節、佛誕會。因法會以浴佛為主要內容,故稱為浴佛節,或浴佛會灌佛會龍華會。法會的主要內容是浴佛、獻花、行像、演戲等。在佛誕節舉行浴佛儀式,起源於佛經中記載的佛降生時雙龍吐水洗浴太子身的典故。在中國,佛誕節除瞭浴佛外,還有舉行行像活動、煎香湯、煮黑飯的習俗。中國東漢時僅限於寺院舉行,到兩晉南北朝時流傳至至民間。關於浴佛節的時間,佛教中有不同的說法。南傳佛教和蒙藏地區一般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即佛成道日佛涅槃日。漢地佛教在南北朝前期,多在四月八日舉行,自梁代經隋唐至遼初,多在二月八日舉行,北宋時北方改在臘月初八,南方改在四月八日,自元代起南北統一在四月八日舉行。傣族的潑水節在傣歷六月(夏歷四月)舉行。這種差異主要起因於對佛陀誕生日期的不同傳說記載和各地歷法的不同換算。日本佛誕節時正值櫻花盛開,以鮮花供佛,寺院內外,街市村野,花海一片,故又稱“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