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劇作傢。生於羅馬尼亞的斯拉蒂納市,卒於巴黎。父親是羅馬尼亞人,母親是法國人。出生後第二年隨父母遷居法國,在法國度過童年。1925年父母離婚,他回到羅馬尼亞與父親一起生活,在佈加勒斯特大學畢業後到中學當法語教師。1938年獲得羅馬尼亞政府的助學金,赴法國攻讀博士學位,從此定居法國。

  尤內斯庫的代表作是《禿頭歌女》(1952),主人公史密斯夫婦屬於英國的中產階級,兩人的對話前言不搭後語。應邀來吃晚飯的馬丁夫婦竟互不相識,在回憶瞭各自乘車的情景之後才發現他們原來是夫妻。這兩對夫婦見面後無話可說、十分尷尬,並且都忘瞭吃晚飯的事情。後來房間裡的一切又恢復瞭開場時的樣子,隻是這兩對夫婦交換瞭位置,接著一句不差地開始重復他們說過的臺詞。這種荒誕不經的鬧劇形式,充分顯示瞭有產者傢庭生活的空虛和無聊,以及世界的荒誕和無意義。

  尤內斯庫從小熱愛戲劇,但是他認為表演本身是虛偽的,戲劇沒有教育作用,並且在此基礎上提出瞭“反戲劇”的理論。他的劇本不再像傳統的戲劇那樣表達事物的意義,而是以漫畫般的人物和極端的語言來反映變形的現實,表現人生和世界的荒誕。《禿頭歌女》木偶式的人物、不合邏輯的情節、枯燥無味的語言乃至與劇情毫不相幹的劇名,都徹底打破瞭傳統的戲劇模式。這種反戲劇的形式轟動瞭巴黎。尤內斯庫以後連續寫瞭約30個劇本,其中主要有《椅子》(1952)、《待嫁的少女》(1953)、《阿麥迪或脫身術》(1954)、《新房客》(1955)、《犀牛》(1960)、《國王正在死去》(1962)、《饑與渴》(1965)、《屠殺遊戲》(1970)、《麥克白》(1972)、《帶行李的人》(1975)等。其中《椅子》也是尤內斯庫的代表作。一對90多歲的老夫婦生活在孤島上的一間房子裡,靠回憶往事來消磨時光。他們面對著一把把擺滿舞臺的空椅子,自以為是在對一批名流發表演說,最後連他們自己也被擠得跳海自殺瞭。這出戲是反映老人孤獨的悲劇,同時也表明人已經消失在物之中,異化為物的奴隸,失去瞭存在的意義。

  從1957年開始,尤內斯庫筆下的人物有瞭變化,成為反對專制和暴力的“英雄”,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犀牛》。主人公貝朗瑞看到街上出現瞭一頭飛奔的犀牛。後來他的朋友、同事和周圍的人都變成瞭犀牛。他逃回傢中,看到他的女友也變成瞭犀牛,他自己也感受到瞭要變成犀牛的強烈誘惑,但是他頑強地堅持著,決不投降,要獨自來對付整個世界。劇中的人物普遍地變成犀牛是一種社會現象,影射在羅馬尼亞到處蔓延和猖獗一時的法西斯勢力。

《國王正在死去》劇照

  尤內斯庫還出版過一些理論性的文集,如《筆記和反筆記》(1966)、《零碎的日記》(1967)和《解毒劑》(1977)等。1969年獲法國國傢戲劇大獎,1970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