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鏡下血尿或少量蛋白尿為主要表現,無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的一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簡稱隱匿性腎炎,又稱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預後好,不發生腎衰竭。

  病理 能引起隱匿性腎炎的主要病理類型為腎小球輕微病變、局灶增生性腎炎及輕度系膜增生性腎炎(包括IgA腎病及非IgA腎病),病理變化均輕微。

  診斷及鑒別診斷 當病人呈現血尿(為變形紅細胞性血尿)或(和)輕度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小於1克/日),而無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時即應考慮此病,但是確診前必須與如下疾病相鑒別。

  泌尿外科疾病血尿 應用相差顯微鏡檢查此血尿為均一紅細胞性血尿,這是進行鑒別的關鍵。另外,泌尿外科疾病血尿變化常迅速(能突然出現肉眼血尿,乃至血塊,但很快連鏡下血尿也消失),也與腎小球疾病所致血尿(出現肉眼血尿時並無血塊,而後鏡下血尿很難消失)不同(見血尿)。

  遺傳性腎小球疾病 主要指薄基底膜腎病,又稱良性傢族性血尿,其表現相似於無癥狀性血尿,故需鑒別。但是,此病有陽性傢族史(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腎臟病理也有特殊表現(電子顯微鏡檢查腎小球基底膜彌漫變薄),故鑒別不難。

  繼發性腎小球疾病 如輕型(Ⅰ或Ⅱ型)狼瘡性腎炎,當其全身系統表現不明顯時有可能誤漏診,而需與本病鑒別。通過臨床及實驗室檢查診斷出系統性疾病是鑒別的關鍵。

  體位性蛋白尿 蛋白尿於直立時出現,臥床後消失,稱體位性蛋白尿。大部分是由“胡桃夾現象”引起,無癥狀性蛋白尿需與其鑒別。“胡桃夾現象”又稱“左腎靜脈受壓綜合征”,系直立位時腹主動脈及腸系膜上動脈間夾角變小,壓迫走行其間的左腎靜脈使之瘀血而出現的蛋白尿(少數病人也能出現鏡下血尿,但為非腎小球源血尿,鑒別不難)。這多見於瘦長體型的青少年,超聲檢查能幫助診斷。必要時可行腎穿刺病理檢查鑒別。

  治療 本病無須特殊治療,病人以保養為主,勿感冒、勞累,勿用腎毒性中、西藥物。若有反復發作的慢性扁桃體炎,應在急性期過後將扁桃體摘除。

  預後 無癥狀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病情常長期遷延,尿化驗有時在感冒或勞累後加重,但是絕大多數患者均能長期保持正常腎功能,疾病呈良性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