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個詞的本義引申發展出來的相關的意義。例如“生”,《說文》:“象艸木生出土上。”《廣雅釋詁二》:“生,出也。”這是生的基本意義,也可以說是“生”的本義。由這個本義引申而有“生養”、“生產”、“生活”、“生命”等義。又如“徒”,《說文》:“步行也。”這是徒的基本意義。步行就是不乘車,古時步兵也稱為徒兵。引申之,“徒”又訓“眾”,如說“聖人之徒”。徒行沒有車船,引申之,“徒”又訓為“空”。如說“傢徒四壁”、“徒勞無功”等。引申義通常是對本義來說的,引申義必然然跟本義在意念上有一定的聯系,否則不能稱之為引申義。例如《說文》:“向,北出牖也。”引申為“向背”的“向”和“方向”的“向”,但“向時”的“向”就不是引申義瞭,那是作為假借字而產生的假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