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等省。人口7 762 272(2000)。使用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原有一種音節文字(也有人認為是表意文字),後經過規範和整理,於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規範方案》,確定819個規範彝字,並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與西南土著部落融合而成的民族。支系較多,有“諾蘇”、“羅羅”、“撒尼<”等不同自稱。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稻谷及其他麥類和豆類。彝文典籍浩繁,敘事長詩以《阿詩瑪》最為有名。彝族在天文、歷法、氣象、醫藥等方面都有獨特的創造和貢獻。服裝形式很多,常見的是男子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頭頂留二三寸頭發一小塊,裹以數丈長的青藍佈包頭。男子以無須為美。女子穿鑲邊或繡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長裙。外出時男女都披“擦爾瓦”,形如鬥篷。以玉米、馬鈴薯、蕎麥等為主食,喜飲酒。住房多為土木結構的平頂房和瓦房。婚姻行一夫一妻制。人死多行火葬。傳統節日以火把節最為隆重。崇拜祖先,相信萬物有靈。也有信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20世紀50年代開始,先後建立瞭3個自治州、19個自治縣,並在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建立瞭260多個民族鄉。

彝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