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朝在今新疆境內所置三州之一。領伊吾、柔遠、納職三縣,治伊吾(今新疆哈密)。貞觀四年(630)初置時名“西伊州”,六年去“西”字。天寶、至德時改名伊吾郡。  伊州地處瓜州(今甘肅瓜州東南)、沙州(今甘肅敦煌西)與西州之間,是戈壁灘上一片較大的綠洲,農業開發較早。東漢明帝時擊敗匈奴,取其伊吾盧地,築伊吾屯城,置“宜禾都尉”,於此屯田。此後,大多為屯田鎮鎮兵所居住。隋朝在伊吾屯城之東新築伊吾城,為伊吾郡郡治。隋末又為雜胡所據,依附於西突厥。貞觀四年,唐派西北道安撫大使李大亮運去糧食,對伊吾地區雜胡進行招慰,伊吾城主石萬年以伊吾等七城歸唐,唐因此置州。  伊州居民除漢人外,西突厥、昭武九姓及雜胡最多時達萬餘口。景龍四年(710)唐置伊吾軍,駐兵三千,馬三百匹。先天二年(713)隸屬於駐北庭都護府的伊西北庭節度使。為瞭補充給養,伊吾軍在這裡進行瞭營田。代宗寶應元年(762)伊州陷於吐蕃。宣宗大中四年(850)沙州張議潮收復此地,重建伊州。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