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巖溶發育的建築物地基及近壩庫區的防滲處理。在巖溶發育地區修建水利工程時,對埋藏有溶洞、溶蝕裂隙及斷裂帶等漏水通道的地基能否進行有效的防滲處理,直接影響到閘壩的安全和工程的成敗。巖溶的滲漏形式和通道比較複雜,處理前要採取多種勘探手段,查清巖溶類型、分佈情況、發育規律、滲漏形式與流量、相對隔水層埋藏深度等,據以擬定防滲處理方案,並進行現場試驗,論證處理方案的可行性與經濟合理性。

  對巖溶發育地基的防滲處理大都採用以截為主的堵堵、圍、鋪、截的綜合措施。這就是:①堵,用混凝土或粘土堵塞孤立巖溶的地面洞口;②圍,用圍井或圍堤將地面上大的巖溶洞口與庫水隔開;③鋪,在巖溶裂隙密集的漏水地帶建造粘土或混凝土鋪蓋;④截,建造水泥灌漿帷幕或混凝土截水墻,垂直截斷漏水通道。

  水泥灌漿帷幕 帷幕軸線原則上要垂直河流和地下水等水位線。在強巖溶地基中,通過鉆孔灌入巖層中的水泥漿液擴散半徑大而有效半徑小,需通過現場試驗選定鉆孔排距和孔距。巖溶灌漿多在廊道中進行,采用小口徑鉆孔孔口封閉高壓灌漿法。中國烏江渡水電站的巖溶埋藏深度達200m,巖溶洞穴最大高度50m,實際采用的最大灌漿壓力為6MPa。溶洞中充填的粘土一部分被高壓水泥漿擠至帷幕有效范圍以外,其餘被水泥漿液分割、擠壓與包裹,並有水泥微粒摻入,原有物理力學性能被改變,在灌漿後具有較高的抗滲穩定性。烏江渡水泥灌漿帷幕建成後,保證瞭165m高的混凝土拱形重力壩的安全與穩定。

  混凝土截水墻 在巖基中采用鉆爆法挖出溝槽或用鉆機鉆出圓孔,澆築混凝土建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地下連續墻,墻底嵌入相對不透水巖層內一定深度。應用鉆爆法已建成最大深度為100.5m的墻(土耳其凱班水電站壩區的巖溶處理)。鉆孔法受單個鉆孔的最小孔斜率的限制,建墻深度一般為50m,墻底以下有的還需加設單排帷幕灌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