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80年代初世界第四大水電站,巴西的第二大水電站。位於巴西西北亞馬孫地區的托坎廷斯河下遊。該河幹流長2500km,流域面積75.8萬km3,大部分屬熱帶雨林區,氣候潮濕,年降水量大於2000mm。幹流計畫分七級開發,本電站為最下遊一級。因交通方便,離鐵、鋁礦近,兼有航運、防洪、灌溉等綜合效益,故首先開發。1975年開工,1984年第一臺機組發電。電站處的多年平均流量為11000m3/s,河谷開闊,河床及兩岸覆蓋層一般厚10~20m,最深達40m,且有順河大斷層通過。樞紐擋水前沿總長7810m。各建築物佈置自左至右,包括:左岸土壩長2330m,最大壩高70m;二級船閘的上遊級閘室寬33m,長210m,其下遊接長5463m的中間航渠及下遊船閘,總水頭為67m;混凝土擋水壩及壩後發電廠房段,最大壩高77m,初期長400m,最終長1056m;混凝土重力式溢流壩段長580m,最大壩高86m,設23個泄水孔,設計總泄洪量為104400m3/s(見彩圖);河床段粘土心墻堆石壩,長1310m,最大壩高98m;右岸土壩長2611m,最大壩高85m。水庫長200km,總庫容458億m3,是巴西最大的水庫。共遷移15000人,淹沒2160 km3熱帶雨林區。

巴西圖庫魯伊水電站,設計裝機容量880萬kW,溢流壩泄量約10萬m³/s,1984年第一臺機組投產 巴西電力公司供稿

  電站初期廠房內裝12臺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出力33萬kW,另有2臺2萬kW廠用機組。至1989年裝機容量400萬kW,年發電量183億kW·h。到20世紀90年代最終設計裝機容量將達800萬kW,年發電量約324億kW·h。

  電站以5條500kV輸電線路向巴西三大鋁廠、世界最大的卡臘恰斯鐵礦以及新興的貝倫市輸送電力,對於開發巴西的北部經濟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