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海所含水體上漲,超過常規水位的水流現象。洪水常威脅沿河、濱湖、近海地區的安全,甚至造成淹沒災害。自古以來洪水給人類帶來很多災難,如黃河和恒河下遊常氾濫成災,造成重大損失。但有的河流洪水也給人類帶來一些利益,如尼羅河洪水定期氾濫給下遊三角洲平原農田淤積肥沃的泥沙,有利於農業生產。洪水一詞,在中國出自先秦《尚書·堯典》。該書記載瞭4000多年前黃河的洪水。據中國歷史洪水調查資料,西元前206~西元1949年間,有1092年有較大水災的記錄。在西亞的底格格裡斯-幼發拉底河以及非洲的尼羅河關於洪水的記載,則可追溯到公元前40世紀。洪水類型如下。①暴雨洪水:在中低緯度地帶,洪水的發生多由暴雨形成。大江大河的流域面積大,且有河網、湖泊和水庫的調蓄,不同場次的暴雨在不同支流所形成的洪峰,匯集到幹流時,各支流的洪水過程往往相互疊加,組成歷時較長漲落較平緩的洪峰。小河的流域面積和河網的調蓄能力較小,一次暴雨就形成一次漲落迅猛的洪峰。②山洪:山區溪溝,由於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較陡,降雨後產流、匯流都較快,形成急劇漲落的洪峰。③泥石流:暴雨引起山坡或岸壁的崩坍,大量泥石連同水流下泄而形成。④融雪洪水:在高緯度嚴寒地區,冬季積雪較厚,春季氣溫大幅度升高時,積雪大量融化而形成。⑤冰凌洪水:中高緯度地區內,由較低緯度地區流向較高緯度地區的河流(河段),在冬春季節因上下遊封凍期的差異或解凍期差異,可能形成冰塞或冰壩而引起(見防凌)。⑥潰壩洪水:水庫失事時,存蓄的大量水體突然泄放,形成下遊河段的水流急劇增漲甚至漫槽成為立波向下遊推進的現象。冰川堵塞河道、壅高水位,然後突然潰決時,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巨大土體坍滑堵塞河流,使上遊的水位急劇上漲,當堵塞壩體被水流沖開時,在下遊地區也形成這類洪水。⑦湖泊洪水:由於河湖水量交換或湖面大風作用或兩者同時作用,可發生湖泊洪水。吞吐流湖泊,當入湖洪水遭遇和受江河洪水嚴重頂托時常產生湖泊水位劇漲,因盛行風的作用,引起湖水運動而產生風生流,有時可達5~6m,如北美的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和休倫湖等。⑧天文潮:海水受引潮力作用,而產生的海洋水體的長周期波動現象。海面一次漲落過程中的最高位置稱高潮,最低位置稱低潮,相鄰高低潮間的水位差稱潮差。加拿大芬迪灣最大潮差達19.6m,中國杭州灣的澉浦最大潮差達8.9m。⑨風暴潮:臺風、溫帶氣旋、冷峰的強風作用和氣壓驟變等強烈的天氣系統引起的水面異常升降現象。它和相伴的狂風巨浪可引起水位暴漲,又稱風暴潮增水。⑩海嘯:是水下地震或火山爆發所引起的巨浪。以上①~⑥類洪水均發生在江河,所以又統稱為河流洪水。⑧~⑩類洪水,統稱海岸洪水。此外,如上述兩種以上洪水,在同一地區發生遭遇產生的洪水則稱為混合型洪水。如雨雪混合洪水、雨雪冰的混合洪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