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江油縣竇耑山上,建於宋淳熙八年(1181)。此殿為四川省現存年代最早的木建築,飛天藏又名星辰車,形如佛教的轉輪藏而無經櫥,為現存孤例,也是現存宋、遼、金時代的小木作重要實例。

  雲巖寺原為道教建築,相傳唐代竇耑在此開山修道,建築宮觀。五代前蜀杜光庭的《竇耑山記》記載:“其頂有天尊古殿,不知始建年月。”說明此寺早期確系道教建築,後來改成佛寺。

  飛天藏藏殿 原為寺的西配殿,平面略呈正方形,面寬三間16.55米,進深三間16.91米。殿的外觀重簷歇山頂,並帶前簷廊,總高15.80米,為廳堂型構架。上下兩層簷均施五鋪作鬥栱,補間鋪作僅一朵,鬥栱後尾起長大的挑斡。栱頭卷殺分瓣清楚,鬥欹勢顯明,鬥下不用普拍枋,簷柱有明顯的生起、側腳。柱身卷殺做梭柱,柱頭卷殺做覆盆狀,屋頂用叉手,均是宋代的手法。整座殿的內部空間、平面佈置等都是按設置飛天藏的需要而設計的。

雲巖寺飛天藏細部

  飛天藏 位於殿正中,自底至頂共高10.86米,直徑7.5米。中心用50厘米的大木軸通貫上下,木軸立於特制的鐵鑄軸承上,旋轉自如。在木軸上穿梁枋,安木板,構成八角形的框架。再於框架的外表飾以精密的小木雕。下層形如八角亭子,每面一間,開一門,外有垂蓮柱,闌額下有歡門狀雕飾花板。上層為有飛廊相連的天宮樓閣,有各種屋簷、平坐、欄桿、柱子等,像一座精美的巨大木塔。簷下雕作的鬥栱極為精密,有的近於如意鬥栱,是這類鬥栱的最早實例。在飛天藏的梁枋上,保存著宋代的彩畫,並施有瀝粉技法,是建築彩畫中用瀝粉的最早實物。飛在天藏四周和天宮樓閣內部有精美的道教題材木雕像,原有200多個,現存100多個。其中下層門上浮釘的圓雕道教像同宋《營造法式》雕作制度中所載插雕作法相合,是難得的宋代雕作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