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定面積的水域和陸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貨物和旅客集散的場所。港口的任務是為船舶提供能安全停靠的設施,及時完成貨物和旅客由船到岸或由岸到船以及由船到船的轉運,並為船舶提供補給、修理等技術服務和生活服務。

  港口營運工作的基本指標是港口的年吞吐量,即港口一年內完成的水運轉陸運、陸運轉水運和水運轉水運的貨物數量總和(以噸計)。旅客數量所占比重較小,通常不計入指標。港口吞吐量既包括港口所屬碼頭的吞吐量,也包括貨主碼頭(廠、礦礦企業碼頭)的吞吐量。這是因貨主碼頭的吞吐量同港口經營管理有密切關系,如船舶進出港引航、調度、船隊編解、貨物接運等手續都需要港務局負責辦理。根據港口設備、采用的裝卸工藝以及人員組織情況,經過分析計算,所確定的港口能完成的最大吞吐量為港口通過能力。

  沿革 在西方,地中海沿岸有許多古代重要港口。在今希臘克裡特島南岸有文化時期梅薩拉港的遺址。腓尼基人約於公元前2700年在地中海東岸興建瞭西頓港和提爾港(在今黎巴嫩)。此後,在非洲北岸建瞭著名的迦太基港(在今突尼斯)。古希臘時代在摩尼契亞半島西側興建瞭比雷克斯港。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於公元前332年在埃及北岸興建瞭亞歷山大港。羅馬時代在臺伯河口興建瞭奧斯蒂亞港(在今意大利)。

  產業革命後,開始瞭大規模的港口建設。目前世界上進行國際貿易的港口有2000多個,其中吞吐量超過1億噸的有鹿特丹港、紐約港、神戶港、橫濱港、上海港等。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為3億噸左右。

  中國在漢代建立瞭廣州港,同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各國通商。後來,建立瞭杭州港、溫州港、泉州港和登州港等對外貿易港口。到唐代,還有明州港(今寧波港)和揚州港。由明州港可渡海直達日本;揚州港處於大運河和長江的交匯點,為當時水陸交通樞紐,出長江東通日本,或經南海西達阿拉伯。宋元時期,又建立瞭福州港、廈門港和上海港等對外貿易港口。

  1840年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港為通商港口。此後帝國主義者強迫清政府開辟的通商港口有天津、青島、漢口等港。他們在各自占據的租界區內修建碼頭,奪取在中國的築港權以至港口管理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港口事業開始瞭新的發展。50年代初,建成有萬噸級泊位的湛江港和有近代化煤碼頭的裕溪口港。70年代中期以來,在大連港建成10萬噸級石油碼頭,在寧波北侖港建成10萬噸級礦石碼頭。天津、上海、黃埔等港的集裝箱碼頭也已建成投產。山東石臼所將於1985年建成10萬噸級的煤炭出口碼頭。

  分類 港口可按多種方法分類。

  按所在位置,港口可分為內河港、海岸港和河口港。內河港是建造在河流(包括運河)、湖泊和水庫內的港口,簡稱河港,為內河船舶及其客貨運輸服務。海岸港是建在海岸線上或海灣內的港口,主要為近海和遠洋船舶及其客貨運輸服務。河口港建造在江河入海口的河段上或近海口的感潮河段上,兼為海船和河船服務。河口港和海岸港統稱海港。

  按用途,港口可分為商港、軍港、漁港、工業港和避風港。商港是為客貨運輸服務的港口。軍港是專供艦艇停泊、物資供應以及修理之用的港口。漁港是專供漁船停泊,漁獲物的卸船、冷藏、加工、轉運以及漁具的補充修理等之用的港口。工業港是廠礦企業專用的港口;在大型商港中,廠礦企業專用的碼頭,則稱為貨主碼頭。避風港專供船舶躲避風暴,並取得物料補充,進行維修之用等。

  按對進口的外國貨物是否辦理報關手續,港口可分為報關港和自由港。報關港要求進口的外國貨物和外國人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自由港對船舶來港裝卸貨物,以及貨物在港區貯存、加工等,不要求交納稅款,也不經海關人員的檢查。建立自由港的目的是鼓勵和促進國際貿易,使之不受關稅的限制。聯邦德國漢堡港是歐洲一個重要的自由港。新加坡港、香港港是亞洲的自由港。

  此外,按港口水域在寒冷季節凍結與否,港口還可分為凍港和不凍港。

  組成 港口分水域和陸域兩大部分。港口水域包括進港航道、港池和錨地。對天然掩護條件較差的海港,須建造防波堤,以滿足船舶在港池內的系泊穩定要求。港口陸域岸邊建有碼頭,岸上則有港口庫場、港區鐵路和道路,並配備有裝卸和運輸機械以及其他各種輔助設施。

  進港航道 海、河主航道和港池間供船舶進出港口的水道。對進港航道有兩個基本要求:保證船舶航行安全;疏浚費用少。為此,進港航道須有適當的寬度、水深和方位。在可能情況下,航道中線應與主導流向相一致,以減少泥沙淤積。船舶進港時,須減小航速,因此不應經受強的橫風、橫流;如不能避免時,進港航道須適當放寬。

  由於船舶噸位和吃水日益增大,如原有進港航道水深不足,而浚深工程量又大或在技術上有困難時,大型海船可乘潮進出港口。但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港口的發展。

  港池 港口內供船舶安全停泊,進行裝卸作業、水上過駁作業和轉頭所需的水域。港池有天然形成的,有人工建築掩護而成的,還有人工開挖成的。港池要有足夠長的岸線以便佈置碼頭,要有足夠的面積和水深。港池包括碼頭前沿水域、船舶轉頭水域和港內錨地等部分。在有防波堤掩護的海港,口門是船舶進出港口的大門,其寬度和方位根據設計船舶的尺度、港區范圍內的風浪、潮流等資料確定。

  錨地 港口中供船舶安全停泊,接受海關、邊防部門的檢查和檢疫,等候泊位、引航,進行過駁作業或編解船隊等用的水域。

  海港中的錨地分港內錨地和港外錨地。港內錨地設在港池內,其面積根據到港船舶密度和過駁作業情況確定。港外錨地設在港池外,可靠近進港航道,但不能占用進港航道。

  在河港中,一般分設到港錨地和離港錨地,供駁船隊進行解隊和編隊作業。如自然條件允許,到港錨地應佈置在專業碼頭的下遊側,離港錨地佈置在專業碼頭的上遊側,以利駁船隊運轉。危險品船舶的錨地應佈置在港區和城鎮的下遊,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錨地應有適當的水深,但不能占用主航道或影響船舶的裝卸作業和調度。錨地同橋梁、閘壩、水底過江管線等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天然河流在枯水期、中水期和洪水期水位不同,水流情況也有變化,所以錨地的位置往往按不同水期分別佈置。錨地底質以沙質粘土和密實沙土為佳。礫石、巖石底質容易走錨,松散粉細沙底質容易陷錨,均不宜選作錨地。

  防波堤 用於圍護港池、防禦波浪,保持水面平穩以便船舶停泊和作業的水工建築物。防波堤由塊石、混凝土塊體等材料構成。

  按平面佈置,防波堤可由港池兩側岸邊向外伸出的雙堤組成,或者是一條從港池岸邊一側向外伸出的曲線形單堤,或者是一條與岸線大致平行的離岸單堤,或者由雙堤和離岸單堤組成。按斷面形狀,防波堤有斜坡式、直立式和混合式。防波堤的平面佈置和斷面形狀,取決於地形地勢、水深、波浪要素、海底地質情況、建築材料供應情況以及施工設備、施工期限等。

  碼頭 供船舶靠泊、貨物裝卸和旅客上下的水工建築物。供一艘船靠泊的碼頭長度稱為一個泊位。泊位長度取決於設計船舶長度和船舶間安全間距;碼頭長度取決於所佈置的泊位數和每個泊位的長度。碼頭面要比高水位(高潮位)高一定距離,以防水淹。

  碼頭按用途可分為客運碼頭和貨運碼頭。貨運碼頭又分普通件雜貨碼頭和專業碼頭(如油碼頭、煤碼頭、木材碼頭等)。此外,大型港口還有為船舶供應燃料、水及其他船用物資的供應碼頭,以及供港作船舶靠泊的工作船碼頭。

  碼頭按平面輪廓一般可分為五種。碼頭前沿線平行於岸線佈置的碼頭,稱為順岸碼頭。碼頭軸線垂直於岸線或與岸線斜交的,稱為突堤碼頭。在港池內,碼頭平面佈置可以是突堤式的,或者是突堤式和順岸式相結合的,以節省岸線長度。在水域中建造若幹個獨立墩臺供船舶靠泊,墩臺上安設船舶裝卸機械,墩臺間、墩臺與陸域岸邊由棧橋、引橋連接,供鋪設管道或帶式輸送機,以輸送液體貨或大宗散貨,這種碼頭稱為墩式碼頭。近年來油船和散貨船的噸位增加很快。當建造岸邊碼頭或人工掩護的港池不經濟或不切實際時,多在深水區建造由獨立墩臺組成的島式碼頭,以及單點系泊設施或多點系泊設施,即系船浮筒式碼頭。船舶系靠於墩臺或浮筒上進行裝卸作業,並通過海底管道進行船岸間的貨物輸送。這種碼頭多用於巨型船舶裝卸液體貨。

  碼頭按斷面形狀可分為直立式、斜坡式、浮式、半直立式和半斜坡式。海港由於潮位差較小,一般采用直立式碼頭。水位差較小的河港(例如長江下遊河段的港口)多采用直立式碼頭。水位差大的河港(例如長江上遊河段的港口)多采用斜坡式碼頭,或用浮碼頭。中等水位差的河港(例如長江中遊河段的港口),客運碼頭和件雜貨碼頭一般采用斜坡式碼頭;煤、礦石等散貨碼頭多采用直立的墩式碼頭;油碼頭多為浮碼頭。碼頭結構有重力式、板樁式、高樁式和混合式。

  碼頭形式應根據河流水文特征、地形地質情況、貨物種類、運量大小、裝卸工藝以及當地建築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綜合分析並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確定。

  港口庫場 供貨物在裝船前和卸船後短期存放的倉庫和堆場。庫場按所處位置分為前方庫場和後方庫場。前方庫場位於碼頭前沿近旁,供進港貨物暫時存放和出港貨物在裝船前臨時集中用;後方庫場離碼頭較遠,供貨物集中和疏運的周轉之用。

  港區鐵路和道路 佈置在港區運輸貨物用的鐵路和道路。

  大型港口的港區鐵路包括港前車站、分區車場和貨物裝卸線三部分:小型港口可隻設港前車站和貨物裝卸線。貨物裝卸線佈置在碼頭前方倉庫和堆場的前後側,以便車船直取聯運;分區車場靠近碼頭和前方庫場。來港貨運列車在港前車站進行解體和編組,把車輛送往有關分區車場,在分區車場可根據需要對車輛重行編組,以備發往碼頭和前方庫場的裝卸線。裝卸完畢的車輛集回分區車場,再送往港前車站編組。港區鐵路佈置應貫徹以下原則:線路短捷,佈置緊湊,少占農田,土石方量小,線路的運輸能力同港口各裝卸環節相適應,並適當留有發展餘地。

  港區道路同港外公路和附近城鎮公路相連接。港內道路的佈置同各碼頭的裝卸工藝相適應,構成環形,以利汽車運輸和兼顧消防車的運行。在港區適當處佈置汽車停車場,其容量可根據需要確定。

  裝卸和運輸機械 為船舶裝卸貨物和港區內貨物搬運所用的機械。機械的種類和數量根據貨物種類、年吞吐量和裝卸工藝確定。

  港口輔助設施 港口的輔助生產設施主要有:①供電、照明、通信和導航設施,分別為供應電力、港口照明、港區港船通信以及船舶安全進出港口、靠泊碼頭、安全進行裝卸作業等服務。②給水、排水設施,分別向船舶、港口鐵路機車以及港口各部門供應生產用水、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並使雨水、污水能迅速排除,不影響港內作業。③輔助生產建築,如港區辦公室、候工室、工具庫、流動機械庫、機修車間等。④燃料供應站,供應來港船舶所需燃料,如煤和各種油類。⑤港作船舶,如引航船、交通船、巡邏船、消防船、供水船、燃料供應船、港作拖船、駁船等。⑥修船廠(航修站),對到港船舶進行維持航行安全所必需的航次修理,並對港作船舶進行維修,一般修船廠多建有船臺、滑道和幹船塢或浮船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