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名廣覺寺,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北大青山南麓五當溝內,清康熙年間建造,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是內蒙古地區供喇嘛學習經典的重要寺廟。建築純用藏式,在山谷內隨地形建造佛殿和喇嘛住宅,與一般喇嘛寺的規整佈局全然不同。佛殿高大而有赭紅牆簷,上加幡輪,住宅則無,高低錯落於山谷間,外牆刷白,惟東克爾殿刷黃色,頗為醒目,是一組優美的建築群。(見彩圖)

內蒙古包頭五當召,藏式喇嘛教建寺廟建築,1749年重建

  五當召占地300餘畝,房屋2500餘間,有六組大殿,三座活佛府,一座陵和大量喇嘛住宅。切林殿用於講授佛教教義,東克爾殿用於講授天文地理,阿鬼殿用於講授醫學,莫倫殿用於講授喇嘛教歷史及教義。各殿形制大體近似,外觀二層,砌側腳很大的厚墻,上部加藏式梯形窗和赭紅色墻簷。平面佈置前為柱廊,後接方形滿堂柱的經堂。經堂頂部建一圈樓,中為平頂,但有一部分凸起,開天窗為經堂中部采光。經堂後接佛殿,高三或四層。喬克沁殿規模最大,前廊五間,經堂面闊和進深各九間,中間三間見方突起開天窗,殿高四層,是全寺集會誦經之處。喇嘛住宅也是藏式平頂二層樓房,面闊五至七間,大門在南面,室內繞墻建窄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