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化學傢、化工專傢,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江蘇灌雲人。1913年9月21日生。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1935~1937年在該系讀研究生期間,曾發表關於農業纖維素原料用兩步法制高韌性紙漿和有機物的電解還原等論文。。1941年赴美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系就讀,研究用連續電解方法將葡萄糖還原為甘油代用品辛六醇。1946年獲博士學位。1947~1960年先後在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任教授,並研制成功用鄰苯三酚和糠醛合成熱固性塑料和不飽和聚酯的膠凝速度,並用來制成玻璃鋼小汽車殼體。1960年到原子能研究所(現名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先後任研究員兼副所長、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等職。主要從事與核化學化工有關的科研組織領導工作。在此期間主要致力於核燃料後處理萃取法流程,以及有關中子源、氚的提取和生產核爆當量測定等科研工作,這些項目皆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優秀成果獎。近期轉向與民用核燃料循環有關的課題,在大環多配體的分離化學方面進行探索,以期找到一種不變價態 而有良好分離效果的同位素化學分離體系,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現任核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兼該部研究生部主任。近期公開發表論文近10篇。代表作有《同位素分離與核科學技術》(1981)、《三價鑭系元素和一些冠醚的配合物的穩定常數》(1983)和《輕水堆核燃料循環中的若幹化學問題》(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