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用化學方法全合成的廣譜抗生素,學名D-蘇式-1-對硝基苯基-2-二氯乙醯胺基-1,3-丙二醇。氯黴素分子中含有兩個手征性碳原子,它們有四個旋光異構體,其中僅D-蘇式具有抗菌活性,是臨床上應用的氯黴素。

  氯黴素對革蘭氏陽性、陰性細細菌和立克次體以及衣原體等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副傷寒。由於氯黴素味極苦,水溶性小,可制成無味氯黴素(氯黴素的棕櫚酸酯)與琥珀氯黴素(氯黴素的琥珀酸酯)。前者無苦味,適用於兒童服用;後者的鈉鹽易溶於水,適用註射給藥。

  工業上生產氯黴素的方法很多,中國以乙苯為原料,經硝酸硝化制得硝基乙苯;後者再經分餾得到對硝基乙苯;以空氣催化氧化對硝基乙苯生成對硝基苯乙酮,再經溴化生成對硝基-α- 溴代苯乙酮;後者與環六亞甲基四胺成鹽,以鹽酸水解得對硝基-α- 氨基苯乙酮鹽酸鹽;用醋酐乙酰化後,再與甲醛縮合,得對硝基-α- 乙酰胺基-β- 羥基苯乙酮;在異丙醇中以異丙醇鋁還原得到消旋1-對硝基苯基-2-乙酰胺基-1,3-丙二醇,經鹽酸脫去乙酰基及中和後得消旋1-對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用誘導結晶法拆分得左旋體;後者與二氯乙酸甲酯反應即生成氯黴素。

  

參考書目

計志忠主編:《化學制藥工藝學》,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