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PO4 一種重要的無機酸,是化肥工業生產中重要的中間產品,用於生產高濃度磷肥和複合肥料。磷酸還是肥皂、洗滌劑、金屬表面處理劑、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和水處理劑等所用的各種磷酸鹽、磷酸酯的原料。

  作為磷肥生產的原料,是正磷酸或多磷酸的水溶液。商品正磷酸的濃度一般為52%~554%P2O5,多磷酸是正磷酸和不同聚合度的聚磷酸的混合水溶液。聚磷酸包括焦磷酸(H4P2O7)、三磷酸(H5P3O10)和長鏈聚磷酸。聚磷酸的通式可寫作Hn+2PnO3n+1n≥2的整數)。

  磷酸的生產方法有兩種:①濕法生產,產品稱濕法磷酸;②熱法生產,產品稱熱法磷酸。

  濕法生產 濕法磷酸的發展是與高濃度磷肥和復合肥料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20世紀50年代,濕法磷酸生產迅速發展,並成為高濃度磷肥和復合肥料生產的基礎。約有95%產量用於肥料生產。

  濕法磷酸生產技術發展的特點是從間歇生產發展到連續生產;產品濃度逐步提高;生產裝置規模從小到大。1872~1915年,產品濃度隻有10%~15%P2O5;1915年發展瞭連續生產的工藝,產品濃度提高到22%~25%P2O5,裝置日產能力為10tP2O5;30年代裝置日產能力為100tP2O5,產品濃度為30%~35%P2O5;60年代,裝置日產能力為400~600tP2O5,由於濃縮工藝的成熟,產品濃度提高到52%~54%P2O5;70年代以來,裝置日產能力達800~1200tP2O5

  原料 主要是磷礦和無機酸(硫酸、鹽酸或硝酸,主要為硫酸)。天然磷礦分磷灰石和磷塊巖兩大類,其主要成分都是氟磷酸鈣〔Ca10F2(PO4)6〕。磷礦的品位和有害雜質的種類及含量,對濕法磷酸生產的技術經濟影響很大,開采的磷礦一般需經過富集處理,提高其品位和排除雜質,方能滿足濕法磷酸生產的要求。

  生產工藝 主要是用硫酸分解磷礦,然後將生成的磷酸與硫酸鈣分離。其主要反應式為:

Ca10F2(PO4)6+10H2SO4+mH2O─→10CaSO4·nH2O+2HF+6H3PO4+(m-10n)H2O

為避免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在磷礦顆粒表面形成膜層,阻礙反應繼續進行,工藝上反應過程是分成兩步進行。第一步是磷礦溶解在磷酸(由後續工序返回的一部分)中生成磷酸一鈣;第二步是硫酸與磷酸一鈣反應生成磷酸和硫酸鈣:

Ca10F2(PO4)6+14H3PO4─→10Ca(H2PO4)2+2HF

10Ca(H2PO4)2+10H2SO4+mH2O─→10CaSO4·nH2O+20H3PO4+(m-10n)H2O

  在不同的反應溫度和不同的磷酸及遊離硫酸濃度條件下,硫酸鈣可以有三種水合物:無水物(CaSO4)、半水物(CaSO4·½H2O)和二水物(CaSO4·2H2O)。硫酸鈣水合物存在的溫度和含P2O5的濃度范圍的相圖(圖1),在實際上受遊離硫酸濃度和雜質的影響,所以圖1 在應用上是近似的。雖然如此,此相圖對於指導各種濕法磷酸的工藝仍有重要意義。實際生產條件中,二水物硫酸鈣的結晶區是磷酸濃度28%~32%P2O5、溫度70~80℃。在這樣條件下的磷酸生產,稱為二水物工藝,它一直是工業上使用最普遍的工藝。半水物硫酸鈣的結晶區是磷酸濃度40%~50%P2O5、溫度90~110℃;采用這樣的條件的磷酸生產,稱為半水物工藝,為少數工廠所采用。無水物硫酸鈣在磷酸濃度和溫度很高的條件下穩定;由於材料腐蝕和其他技術上的困難,其生產工藝一直未取得成功。

  還有一類濕法磷酸生產工藝稱為硫酸鈣再結晶工藝,其過程中包含著有硫酸鈣結晶水合物的轉變。發展這類工藝的目的不外乎是為瞭獲得含 P2O5濃度較高的磷酸;獲得較高的收率(以P2O5計);獲得含雜質少的石膏。已經實現瞭工業化的有三種:①半水物-二水物一段過濾工藝。控制反應物料液相濃度為30%~32%P2O5、反應溫度80~100℃,使硫酸鈣先生成半水物結晶,然後溫度下降為65℃左右,將結晶轉化為二水物後再過濾。②半水物-二水物兩段過濾工藝。用酸分解磷礦時使石膏先生成半水物結晶,控制反應物料液相濃度為40%~50%P2O5、溫度90~110℃,進行半水石膏分離,獲得成品磷酸。半水石膏再轉入另一個反應器水化成二水物石膏,控制反應溫度為約65℃、磷酸濃度為10%~15%P2O5,進行二水物石膏分離。③二水物-半水物兩段過濾工藝。磷礦用酸分解時,使石膏先生成二水物結晶,控制溫度約為65℃,用離心機分離二水石膏,獲得濃度為35%~38%P2O5的成品,二水石膏轉入再結晶器轉化成半水石膏,控制磷酸濃度為20%~25%P2O5,硫酸濃度為約20%H2SO4,反應溫度為80~100℃,分離半水石膏,濾洗液返回二水物結晶槽。

  濕法磷酸的生產,目前仍以二水物流程為主(圖2),占世界生產能力的90%以上。原因是技術較為可靠、工藝操作條件的范圍寬、設備材料的腐蝕比較容易解決和投資低等。

  熱法生產 熱法磷酸是黃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再經水化制成。1838年,首次制成工業用的黃磷,1855~1890年間在歐洲建立瞭黃磷的生產廠。20世紀40~50年代,美國和德國發展瞭黃磷和熱法磷酸的生產技術。60年代,美國曾計劃大量發展黃磷和熱法磷酸生產以用於肥料工業,旨在利用便宜的能源和運輸黃磷比較經濟的優點,後由於能源漲價,計劃未能實現。熱法磷酸比濕法磷酸濃度高,且產品純,但耗電量大,價格昂貴。在水電有富餘的地區,熱法磷酸具有發展前途。現在除瞭蘇聯有少量用於肥料生產外,熱法磷酸主要用於工業方面。1981年世界產量為3.145Mt(P2O5)。含矽高的磷礦,適宜於元素磷生產。含鐵、鎂和鋁雜質高的磷礦用於黃磷生產時,將使電耗增加、磷收率降低。

  有兩種生產流程:一種是把燃燒和水化安排在同一塔內進行,液態磷從塔頂向下噴霧,空氣由塔頂吸入,磷在塔中燃燒,冷的磷酸噴入塔內,使五氧化二磷進行水化反應,一部分冷的磷酸從塔頂形成膜層沿壁向下流動,以保護塔壁。從塔底部抽出熱法磷酸送去冷卻後返回塔頂。另一種是把燃燒和水化分開在兩個塔內進行,在塔的外壁大量噴水以移除反應熱。

  多磷酸生產 生產方法有熱法和濕法兩種。熱法多磷酸生產隻需在熱法磷酸的生產過程中強化冷卻系統,使五氧化二磷在少量水的情況下水化即可。濕法多磷酸生產是將濃度為52%~54%P2O5的磷酸進一步脫水。有三種脫水工藝:浸沒燃燒脫水;膜式蒸發脫水;強制循環真空蒸發脫水。

  

參考書目

A.V.Slack,Phosphoric Acid,Marcel Dekker,New York,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