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醋酸纖維素纖維。以醋酸纖維素為原料經紡絲制得的人造纖維。醋酯纖維分為二型醋酯纖維和三醋酯纖維兩類。通常醋酯纖維即指二型醋酯纖維。

  醋酯纖維由瑞士人H.德雷富斯和C.德雷富斯兄弟開發。他們將生產清漆用醋酸纖維素溶於丙酮後經噴絲頭壓出,在熱空氣流中溶劑揮發,細流形成纖維。在20世紀20年代投入工業生產。1983年,世界產量為275kt,占人造纖維總產量的9.12%。

  二型醋酯纖維 以三醋酸纖維素部分皂化所得的二醋酸纖維素(酯化度為230~250,溶於丙酮)為原料,經紡絲加工制得。二型醋酯纖維的吸濕性能良好,回潮率為6%,能用分散染料染色,並具良好的穿著性能。長絲光澤優雅,手感柔軟,有良好的懸垂性,酷似真絲,適於制作內衣、浴衣、童裝、婦女服裝和室內裝飾織物等,還可做香煙濾嘴。短纖維用於與棉、羊毛或合成纖維混紡,但在濕態下強度降低40%~50%,纖維在140~150℃時開始變形,176℃發生粘結。其中空纖維(見化學纖維)具有透析功能,可用於醫療和化工凈化、分離等。二型醋酯纖維長絲常用幹法紡絲制得。將二醋酸纖維素溶解在含少量水的丙酮溶劑中,配成濃度為22%~30%的紡絲液,經過濾和脫泡後送去紡絲。紡絲液細流與熱空氣流接觸,溶劑揮發,形成絲條,經拉伸制得纖維。短纖維以濕法紡絲制得。紡後需經水洗和凈化處理。

  三醋酯纖維 以纖維素完全乙酰化所得的三醋酸纖維素(酯化度為270~300,不溶於丙酮)為原料,經紡絲制得。其性能與二型醋酯纖維相似,但濕態下強度降低達30%,耐熱性較優,經熱處理後能在240~250℃下不變形,回潮率僅為3.2%,但耐磨性較差。三醋酯纖維長絲一般也用幹法紡絲制得,溶劑由二氯甲烷和少量乙醇組成,紡絲液濃度20%~22%,也可采用均相乙酰化所得三醋酸纖維素溶液為紡絲液,紡絲溫度稍低。短纖維也以濕法紡絲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