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壓、高溫下用來使氮氣和氫氣發生催化反應以進行氨合成的設備。氨合成塔是合成氨廠的心臟,是一種結構複雜的反應器。

  現在工業上氨合成是在壓力15.2~30.4MPa、溫度400~520℃下進行的,為防止高壓、高溫下氫氣對鋼材的腐蝕,氨合成塔由耐高壓的封頭、外筒和裝在筒體內耐高溫的內件組成。內件外有保溫層,操作時進塔的冷氣體流過內、外筒間的環隙,從而避免外筒溫度過高。這樣,外筒隻承受高壓,可用低合金高強度鋼製作。內件雖然是在在高溫下操作,但是隻承受氨合成塔進出口的壓力差,可用耐熱鎳鉻合金鋼制作。內件包括催化劑筐和換熱器兩個主要部分,筐內裝鐵催化劑,氨合成反應在此進行。從催化劑筐出來的熱氣體溫度通常在460℃以上,進氨合成塔的冷氣體溫度根據流程的不同,有的為20~30℃,有的可達140℃以上。為瞭使進氨合成塔的氣體能加熱到反應溫度,同時又能冷卻反應後氣體,在塔內還設有換熱器。換熱器有列管式、螺旋板式和波紋板式,其中以列管式采用最多。氨合成催化劑在開車之前必須還原(見氨合成),還原需要提供一定的熱量,為此中小型氨合成塔內部裝有電加熱器,大型氨合成塔則采用塔外設置開工加熱爐的辦法來解決。在給定的鐵催化劑和壓力下,氨合成溫度不同,反應速度也不同。對於一定的氨含量,氨合成反應速度最大時的溫度稱為最佳溫度,此最佳溫度隨著氨含量增大而降低。由於氨合成為放熱反應,催化劑床層的溫度將隨著反應進行而不斷升高。為使氨合成反應能在接近最佳溫度下進行,需要采取措施移走多餘的熱量。工業上按傳熱方式區分催化劑筐的類型。

  內部換熱式 又稱連續換熱式。特點是在催化劑床層中設置冷卻管,通過冷卻管進行床層內冷熱氣流的間接換熱,以達到調節床層溫度的目的。冷卻管形式有單管、雙套管和三套管之分,根據催化劑床層和冷卻管內氣體流動方向的異同,又有逆流式和並流式冷卻管之分。以並流雙套管式氨合成塔為例(圖1),

氣體從塔頂部進入,在環隙中沿塔壁而下,經換熱器殼程後到分氣盒,分散到各雙套管的內冷卻管,到管頂折至外冷卻管,氣體被預熱到鐵催化劑的活性溫度(通常為400℃左右),再流經設有電加熱器的中心管。從上而下通過催化劑床層,氮氣和氫氣在此反應後,出催化劑筐,通過換熱器管程降低溫度,出合成塔。為控制催化劑床層溫度不致過高,有少量氣體從冷氣旁路管進入塔內,不經換熱器殼程,而直接與已經預熱的氣體混合。

  間斷換熱式 主要特征是反應和換熱間斷進行。催化劑床層分為若幹段,在段間通入的未預熱的氮氫混合氣用以直接冷卻,稱為多層直接冷激式氨合成塔。

  按床層內氣體流動方向不同,分為沿中心軸方向流動的軸向氨合成塔(圖2a)和沿半徑方向流動的徑向氨合成塔(圖2b)。它們結構簡單,易損部件少,內件比較穩妥,多被大型氨廠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