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染料或顏料在紡織物上施印花紋的工藝過程。印花有織物印花、毛條印花和紗線印花之分,而以織物印花為主。毛條印花用於制做混色花呢;紗線印花用於織造特種風格的彩色花紋織物。織物印花歷史悠久。中國在戰國時代已經應用鏤空版印花(見中國染整史)。印度在西元前 4世紀已經有木模版印花。連續的凹紋滾筒印花始於18世紀(見滾筒印花)。篩網印花是由鏤空型版發展而來的,適用於容易變形織物的小批量多品種印花。20世紀60年代,金屬無縫圓網印花開始應用,為實現連續生產提供瞭條件,其其效率高於平網印花。60年代後期出現瞭轉移印花方法,利用分散染料的升華特性,通過加熱把轉印紙上的染料轉移到滌綸等合成纖維織物上,可印得精細花紋。70年代還研究出用電子計算機程序控制的噴液印花方法,由很多組合的噴射口間歇地噴出各色染液,形成彩色圖案,主要用於地毯印花。

  工藝 印花織物是富有藝術性的產品,根據設計的花紋圖案選用相應的印花工藝。常用的有直接印花、防染印花和拔染印花三種。直接印花是在白色或淺色織物上先直接印以染料或顏料,再經過蒸化等後處理獲得花紋,工藝流程簡短,應用最廣。防染印花是在織物上先印以防止染料上染或顯色的物質,然後進行染色或顯色,從而在染色織物上獲得花紋。拔染印花是在染色織物上印以消去染色染料的物質,在染色織物上獲得花紋的印花工藝。

  染料與糊料 織物在印花前必須先經過預處理,使之具有良好的潤濕性。印花所用的染料基本上與染色相同,有些面積較小的花紋可用塗料(顏料)。此外,還有印花專用的快色素、快胺素、快磺素等染料。在同一織物上可以選用不同類染料印出各色花紋。印花時將染料或顏料調成色漿。印花、烘幹後,通常要進行蒸化、顯色或固色處理,然後再行皂洗、水洗,充分除去色漿中的糊料、化學藥劑和浮色。

  印花色漿由染料(或顏料)、吸濕劑、助溶劑等與原糊組成。印花原糊的作用是使色漿具有一定的粘度和流度。它由親水性高分子物糊料調制而成,常用的糊料有淀粉、淀粉降解產物(白糊精與黃糊精)、淀粉醚衍生物、海藻酸鈉(或銨)、羥乙基皂莢膠、龍膠、纖維素醚、合成高分子電解質等。用水、火油與乳化劑制成的乳化糊,有時也用作印花原糊。印花原糊對色漿中的化學藥劑應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不與染料發生作用,對纖維有一定的粘附力並易於從織物上洗去。印花色漿的粘度決定於原糊的性質。印花時如果色漿粘度下降太多則難以印得精細的線條,粘度太大則色漿不易通過篩網的細孔。

  蒸化及其設備 蒸化亦稱汽蒸。印上色漿的織物經烘幹後進行蒸化。蒸汽在織物上冷凝,使織物溫度升高、纖維和糊料溶脹、染料溶解而上染有些染料在蒸化過程中還發生化學反應。印花染料由於糊料的存在,上染過程較為復雜,蒸化時間要比軋染的蒸化時間長。

  蒸化設備有三種:①汽蒸箱:將織物懸掛在支架上,推入箱體進行蒸化;②連續蒸化機:把織物成環狀懸掛在輥筒上,緩緩前進,連續蒸化;③各種快速蒸化機。汽蒸箱和懸垂式連續蒸化機適用於蠶絲織物、針織物和合成纖維織物。汽蒸箱在密閉條件下進行蒸化,但不能連續生產。蒸化條件隨染料和纖維性質而異。對還原染料的印花織物蒸化時,應將蒸化室中的空氣驅除。分散染料的滌綸印花織物,可在密閉汽蒸箱中130℃左右,或在常壓下用175℃左右的過熱蒸汽蒸化,也可在200℃左右焙烘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