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管紗或筒子紗重新捲繞成規定重量的絞紗的工藝過程。絞紗能打成體積小而緊密的包裝,有利於運輸和貯存,所以棉紗、絨線和絹絲常製成絞紗打包出售。絞紗結構鬆散,在染色或漂白時能使染料、漂白劑等均勻地滲透到紗線中,而且絞紗紗線中纖維較易自由回縮,使處理後的紗線顯得膨松、柔軟、富有光澤,因此絨線或色織的棉紗和絹絲等一般都搖成絞紗後進行染色或漂白。

  搖紗的過程是:紗線從紗管或筒子上退出,通過導紗桿和斷頭自停導紗鉤捲繞到回轉的紗框上。繞繞到一定圈數後,搖紗機自動停車,經人工分絞、紮絞,打結,松開紗框,取下絞紗。搖紗機的主要機構有:①紗框:卷繞紗線用,落紗時可折攏以便取下絞紗;②導紗裝置:使紗線始終保持均勻的張力,有時還附加清潔裝置,以除去部分雜質疵點;③分絞裝置:使橫動導紗鉤在每繞完一小絞後移動一段距離,以分開各小絞;④滿絞自停、斷頭自停裝置和停車制動裝置:能保證絞紗具有規定的長度或重量;⑤落絞裝置:滿絞後將絞紗由機尾回轉支承中取出;⑥生頭裝置:在搖紗開始前能將紗線迅速嵌於紗框上,可以提高機器效率,減輕工人勞動強度。

  絞紗根據卷繞形式分為直絞式絞紗和花絞式絞紗兩種(如圖)。

  直絞式紗線呈平行卷繞,由數小絞紮成一大絞,多用於絨線。花絞式紗線呈交叉卷繞,橫動導紗鉤作短動程(50~76毫米)的往復運動,不分小絞,編絞費時較少,可提高機器運轉效率,同時絞紗空隙多,染液容易均勻透過,絞紗不易紊亂,一般多用於棉紗和絹絲。絞紗重量要求十分嚴格,所以紗框長度必須精確,圈數也應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