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司農司編撰,初稿完成於至元十年(1273)。書中主要敘述中國北方的農桑技術。至元二十三年和延祐五年(1286~1318)暢師文和苗好謙先後修訂和重刻,增加瞭中國南方的栽桑育蠶技術的內容。全書共7卷,卷三、卷四專論栽桑、育蠶。其中大都輯自《務本新書》、《士農必用》和《韓氏直說》等書,也有相當部分是著者新添加的內容。卷三栽桑中有13篇,其中12篇論桑,1篇論柘。在論桑篇中,對荊桑、魯桑這兩大品種的特徵,從根、幹、枝、葉以及培育、用途等方面加以詳細論述,並專專列地桑一篇,指出地桑的由來和栽培方法。卷四養蠶共40篇。在繅絲篇中有:“生蠶繅為上,如人手不及,殺過繭,慢慢繅。殺繭法有三:一日曬;二鹽浥;三蒸,蒸最好。”這是指出蒸繭殺蛹比日曬、鹽浥為好的最早記載。書中專列“蒸餾繭法”一篇加以詳細介紹。在講到繅車機構時,指出“六角不如四角,角少,則絲易解”,是對蠶絲生產經驗的科學總結。卷二中有胡麻、麻子、麻、苧麻、木棉和論苧麻木棉等篇。宋代以來,棉花種植者漸多,《農桑輯要》中新添栽木棉法一篇,可能是在元朝統一全國後修訂重刻時與論苧麻。木棉篇一起新增加的。